那个高呼“多拿1分,干掉千人”的衡水班长,13年后怎么样了?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5-17 02:46:44

衡水中学,清华北大的培育基地,寒门贵子的独木桥。

它是无数家长“鸡娃”的根源,塑造了很多像“10岁女童打吊瓶参观”的争议话题。

而2011年,衡中班长李松的一句“多拿1分,干掉千人”,更是将这份质疑推向了高潮。

不少网友觉得,有必要吗?这就是毫无意义地内卷,学生都沦为了考试机器!

那么13年过去了,曾被贬低、被审判的舆论中心人物李松,现在过得如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普通农家子弟的绝地反击·】——»

李松出身于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贫寒。但正是家庭的这种贫困环境,让李松从小就学会了吃苦。

2011年,在衡水中学高三的时候,李松作为学校的一名班长,接受了央视的采访。面对镜头,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高考形势很严峻,你多拿1分,就可以在全省压倒1000人,甚至更多。所以我们觉得每一分钟对学习都很重要,因为每一分钟就代表了1分或2分,甚至更多分数。"

作为一名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的学生,李松意识到高考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性。他用"多拿1分可压倒1000人"这番直白的话,道出了内心的咬牙拼搏。

这番话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有人称赞李松志向远大、勇气可嘉,但也有人批评他被应试教育同化,丧失了教育的初心。

不过,这种非议并没有动摇李松的信念。相反,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世人证明了"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从高考中拿到理想分数,李松如愿以偿地被母校——中国唯一的外交院校外交学院录取。

在校期间,他不仅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还在北大举办的首届中文谈判大赛中夺冠,获得"最佳谈判手"称号。

参加工作的这些年,他站到过联合国秘书长的身边,跟随中国团队出席各项峰会、论坛,更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身份,作为学长向母校献上祝福。

母校见证了他在外交事业上的不懈努力和持续进步。这份重任不仅彰显了他的才华,更折射出国家对年轻人的厚望。

短短十几年间,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就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这个故事,令人动容。它生动地诠释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真谛。可以说,这个曾经被质疑、被批评的孩子,用自己的人生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

李松在衡水中学就学期间,因为"多拿1分可压倒1000人"的言论而广为人知。而这句名言,也成为衡水中学教育理念的一个缩影。

作为以"应试教育"著称的学校,衡水中学一直被外界质疑"只重分数不重素质"。外界普遍认为在那里读书,生活就是在"地狱"里煎熬。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衡水中学秉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比如学生们在吃饭、排队的时候会收看新闻,学习家国天下事等等。

对于"高分高升学率"被质疑,郗会锁则反过来说:"素质教育不能成为低分的遮羞布,高分和高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

这一番话,无疑再次点燃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导火线。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应付考试为教育目标和手段的教育方式。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和记忆训练,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

这种教育方式长期被认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

回到李松和衡水中学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衡中确实将"高分高升学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但与此同时,学校也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追求理想分数的同时,也不忽视全面发展。

事实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完全对立。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考试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衡水中学正是很好地平衡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抛开衡水中学去看,以搬砖少年林万东的例子分析,对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这唯一的道路也是他们最直接有效的道路。

«——【·反哺家乡的少年·】——»

林万东,出生于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常年卧床,母亲必须去工地打工赚钱养家。

而林万东就趁着寒暑假帮着家里分担,在炎热的夏日劳作之余,他总是抽空读书学习。甚至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工地搬砖。

2019年,林万东高考取得了理科713分的优异成绩,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自动化系录取。

进入清华后,林万东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渐渐地,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已蜕变成为一位综合素质出众的大学生。

2023年6月,林万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清华大学的本科文凭。与其选择高薪的工作,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基层公共部门工作。

"我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万东说,"我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家乡的滋养,我有责任反哺家乡。"

林万东扎根基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为家乡的建设贡献智慧和汗水,这体现出了他对家乡、对祖国的无私热爱和奉献精神。

或许有人会觉得,林万东选择这样一份看似平凡的工作有些"可惜"。

但他并不这么看,正如他所说:"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尽相同。我认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一种成功。"

林万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当代青年应有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无论是李松还是林万东,他们都没有抱怨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自强不息改变现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时隔多年,当李松再次以外交官的身份亮相在公众视野时,不少人对他的"一分可压倒千人"言论有了新的解读。

有网友感叹:"这话当年虽然有些生猛,但李松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它的可贵之处。一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决定人生际遇的高低。"

从最普通的农村家庭走出来,到进入国家最高学府、最后成为国家的外交大使,他是好样的。未来还有更多青年,像林万东和李松一样,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

1、钱江晚报:

2、河南都市频道:

3、中国网:

0 阅读:367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