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OpenAI重组计划遭“学术核弹”狙击2025年4月28日,一封由“AI教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牵头、11名前OpenAI员工及全球千余名学者联署的公开信,将这家估值3000亿美元的AI巨头推向舆论风暴中心。联名信直指OpenAI拟议的重组计划“彻底背离创立初心”,要求美国监管机构紧急叫停其向营利性公司转型的进程
重组争议核心:非营利控制权“生死线”根据OpenAI公告,其计划将现有营利性子公司转变为特拉华州“公益公司”(PBC),原非营利组织仅作为股东存在,失去对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直接控制权。这一调整被外界视为向资本妥协的关键一步——若年底前未完成重组,OpenAI可能面临软银300亿美元投资的缩水。
然而在联名信中,学者们犀利指出:“OpenAI的非营利架构是防止技术失控的最后防线”。2015年成立时,OpenAI明确将“确保AGI造福全人类”写入章程,并设置三重保障机制:非营利董事会掌控运营、利润上限约束投资者、AGI技术归属公共领域。而今重组方案将瓦解这些机制,使股东利益凌驾于人类安全之上。
联名信三大核心指控控制权转移埋雷重组后,PBC董事会需同时平衡股东与公共利益,但特拉华州法律未规定其对公众的强制性责任。联名信警告:“当AGI技术价值以万亿美元计时,资本压力必然扭曲决策。”此前OpenAI前政策研究员Miles Brundage曾披露,公司内部已出现“为商业化牺牲安全审查”的苗头。利润分配失控原架构要求超额利润回流公益事业,但重组可能取消这一限制。数据显示,OpenAI预计2029年营收将达1250亿美元,毛利率70%。若放任资本逐利,仅AGI代理服务一项,企业用户月费就可能高达2万美元。AGI技术归属危机OpenAI章程规定“AGI开发必须服从慈善使命”,但重组后技术所有权可能转移至营利实体。辛顿强调:“让人类命运由股东盈亏决定,这是对文明的背叛。”资本与使命面对指控,OpenAI辩称重组是为应对谷歌、Meta等对手的千亿级投入。然而联名信反驳:“竞争对手不受非营利约束,OpenAI更应坚守初心。”值得关注的是,马斯克发起的诉讼已获法院排期,1月14日将举行听证会,而加州与特拉华州总检察长正评估是否启动司法审查。
全球AI治理的分水岭时刻这场争端远超出企业架构之争。联名信签署者、UC伯克利教授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指出:“若OpenAI失守,意味着资本首次获得掌控人类级技术的机会。”目前,哈佛、哥伦比亚等顶尖学府的研究团队已加入声援,要求OpenAI公开重组细节并恢复非营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