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11月17日,加拿大《全球新闻》网站,曝出了一个让舆论熟悉又惊讶的消息。说熟悉,是因为又是加拿大巡逻机在中国海岸附近海域,被我军战机拦截,说惊讶,是因为这次国内出动的战机型号非常特殊——歼-10S,目前国产歼-10系列唯一的双座战机。而最引人关注的,是加拿大方面曝出的双方接触距离——“最近时约5米”。
▲此次出动拦截的空军歼-10S战机
按照加拿大方面的描述,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加拿大空军一架CP-140巡逻机,在中国海岸附近的“国际水域”上空飞行,遇到中国两架战机拦截,后者对CP-140跟踪飞行了数个小时,最后还在前方侧方数次发射干扰弹并一度接近至超近距离,动作“不安全不专业也不可接受”。整个事件的措辞,可以说是毫无新意,每次都差不多。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于同样经常遇到类似事件的美国海空军,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报道时顾忌更少,从而能让外界能更清晰地看到,国内海空军在拦截外机时,行动理念和具体操作的进步。
▲CP-140其实是一款比较老旧的型号
2018年10月,加拿大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由,开始在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部署巡逻机,名义上是监视东北亚半岛局势,但实际上经常出没在我国东海黄海上空。随后,澳大利亚巡逻机也开始进驻嘉手纳,同时还与菲律宾达成协议,部署另一批巡逻机。只不过,加拿大出动的是较为老旧的CP-14080年代加拿大以美制P-3A为基础发展的型号,而澳大利亚则是更先进的P-8A。2021年11月,加拿大CP-140在黄海海域,与中国军机发生接触,当时外界还对远在美洲的加拿大,为何能与国内军机接触感到疑惑,引起了不小的讨论。2022年6月,加拿大CP-140以及澳大利亚P-8A,几乎同一时期分别在黄海南海,被中国军机拦截。据两国事后通报,国内军机在普通跟踪拦截之外,还分别出现了超近距离驱赶发射干扰弹的升级动作。
▲澳大利亚早已引入新一代P-8A巡逻机
在前几天拦截加拿大CP-140的行动中,国内军机则更进一步,将两者融为一体,拦截水平更上一层楼。一般来说,拦截他国军机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被拦截的飞机往往会躲在民航机队中避开监视,实际操作中也必须将拦截目标和普通民航机分开。只要确认对方不是民航机,那么接下来往往就是战斗机升空这种情况下地面无线电警告基本没有效果,由战斗机进行警告。一般情况下,对手还是不会撤退,于是最常见的情况就会出现——战斗机近距离威慑。战斗机通过贴近对手,来确保自己被对手发现,并通过无线电联络,要求其更改路线。如果对手仍然不为所动,发射干扰弹也是这一阶段的一种选择。
▲苏-30MKK真可谓是国内引入最值得的机型
国内空军这次出动了一架歼-10S和一架苏-30MKK,都是性能不算先进的型号,但却能实现超近距离逼近对手,甚至是大胆发射干扰弹进行拦截,水平相当优异。而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国内战机在拦截美军侦察机时,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桶滚动作”,却没有出现在加拿大军方的这次公告中,甚至在加澳两国之前被拦截的行动中,也极少出现。换句话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虽然看起来追随美国脚步,气势汹汹地在东海黄海和南海活动,其实根本没有打算真的介入,飞行员的心态也是“差不多就行了”。
相比之下,美军侦察机则经常能撑到更进一步的“桶滚动作”拦截阶段,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至于说传说中的终极阶段——雷达照射警告意味着可以随时发射空空导弹予以击落,目前尚未有美军侦察机声称遇到过。倒是多年前,国内空军在东海上空拦截日本F-15J时,曾出现过F-15J被我军战机雷达锁定,后者立刻逃逸的情况。
▲日本F-15J早已不复当年雄风
在人类历史上,还有比雷达照射警告更强硬的方式,不过这已经属于特殊情况——机炮在目标前/侧方开炮使用机翼或者其他结构撞向对手抛洒燃油在对手机窗干扰视线等。国内早些年受制于经验和装备水平,在拦截意图不轨的外机时,付出了不少代价,有些是显眼的,有些是隐形的。本世纪初苏-30MKK进入国内后,很快由于其优秀的操作性能不俗的航程以及中距拦射能力,成为拦截外机的中坚力量。随后大批国产歼-10系列以及歼-11B/BS,也纷纷出现在近海上空,原本恶劣的局势顿时为之改善。
▲歼-11B一度是拦截外机的主力
时至国产战斗机装备序列已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第一,地面先进米波反隐身雷达空中第三代预警机,以及歼-20系列重型隐身战机等力量,更是为非隐身战机执行拦截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歼-10S和苏-30MKK这种性能不算出色的战机,也能游刃有余的执行拦截任务,轻松将对手驱离。与此同时,全面提高的飞行员培训训练体系,也保证了飞行员的操作水平,可以在拦截任务中以各种高水平动作,实现驱逐对手的战术目标,历史已经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