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特权?斯大林与勃列日涅夫统治下,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权生活!

峻辉聊过去 2024-05-23 05:46:52

伟大的的十月革命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前进的道路,在列宁同志的带领下,苏联逐渐成为了与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并肩的社会主义大国。

然而这个大国建立不到七十年就惨遭解体,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当我们看完苏联特权阶层的生活条件后,也许会知道答案。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违反巴黎公社原则,廉价政府不复存在

在列宁执政时期,他就意识到了苏联内部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

为了将腐化的萌芽扼杀于摇篮中,他制定并实行了诸多政策。例如:官员的选拔采取选举制度、取消官员的高薪和特殊待遇等等。

列宁做出的决策非常见效,在当时经济形势落后的苏联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有担当、为国为民的清廉官员,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苏联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

在饥荒时期,瞿鲁巴掌握着苏联全国的粮食调度权,然而像这样一位在粮食方面权势滔天的官员却饥饿、营养不良昏倒在了工作前线。

瞿鲁巴饿晕的消息传到列宁的耳朵后,他决定建立干部疗养食堂,让这些呕心沥血的国家机要人员都能吃得上饭。

对于列宁是这一决定,上到苏联高层、下到苏联百姓,都表示赞同。

列宁创立干部疗养食堂的初衷是好的,但他没想到,在自己逝世后,疗养食堂居然会演变为苏联官员腐败的温床。

伟大的列宁同志因病逝世后,苏联高层决定针对苏共领导人建立疗养管理局,用来照顾苏联政府机要人员的日常生活。

然而疗养管理局的工作除了保证苏联干部的身体健康外,还包括为他们修建别墅、增设特权等。这显然违反了列宁同志倡导的巴黎公社原则,廉价政府已经荡然无存。

斯大林上任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创立了“官僚等级名录制”又称“花名册”制度。

按照“花名册”制度,各级官员都由任命产生,任命权掌握在以斯大林和斯大林亲信为首的高级官员当中。以“官僚等级名录制”为基础,苏联官员的权力被无限放大。

诸多西方学者认为,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在斯大林任职时期形成的,这一点,从当时苏联政府机要人员享受的特权就可以看出。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领导干部们主要享有以下特权:

特殊住宅权,上到政府高层下到地方官员,都有可能大大小小的几处别墅。苏联幅员辽阔,不少居民会在开阔的地方为自己搭建小房子。

然而这种房子和苏联官员的别墅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苏联官员的一座独栋别墅建造花费高达几百万卢布,别墅里面不仅有仆人还有游泳池、球馆、电影院、按摩室等等。

特殊供应权,列宁时期建立的疗养食堂演变成了苏联高层官员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按照官员的职务高低分为两级,商店里有普通百姓见都没见过的高级物品。

例如:外国进口名酒、雪茄香烟、剪裁合体的服饰等。苏联人民在普通商店排队,遭受售货员的白眼时,苏联干部早拿着特供证在特供商店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了高级商品。

子女特权,苏联领导干部的特权不仅他们自己享有,他们的家属也同样享有。

苏联干部子女一出生就由政府专门建立的教育机构进行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军事高官的孩子不用考核也能进入苏联高等军事学院进行学习。

在列宁时期,工人和干部领导的的工资不相上下,而在斯大林的统治下,苏联干部的工资翻倍提升。

斯大林除了给干部发工资外,还会给他们发红包,红包里包着官员也不知道的金额。众人将其称之为“钱袋制度”。

“官僚等级名录制”和“钱袋制度”使官员的腐败贪污变得合法化,苏联著名学者格·阿·阿尔巴托夫表示:特权制度是斯大林有意采取的政策,旨在用物质享受收买苏联高层官员,保证这些官员能坚定不移地维护斯大林的统治。

官僚阶层贪污腐败,任人唯亲

赫鲁晓夫上台前就已经认识到了特权致使官员腐败问题,于是他上台后打响了反特权、反腐败的第一枪。

赫鲁晓夫取消了“花名册制度”和“钱袋制度”,将官员的工资降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斯大林时期免费的别墅、早午餐、特供商店等一系列特权都取消。

赫鲁晓夫的反特权改革惹恼了一众苏联领导干部,他们对自己的特权习以为常,无法忍受赫鲁晓夫剥夺自己的原有的权力。

赫鲁晓夫改革初心是好的,但效果微乎其微,苏联官员不仅想收回特权,还想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在一众特权领导干部的支持下,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登台。

勃列日涅夫非常清楚这些人为什么要推举自己,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给他们打造一张能享受特权生活的温床。

为了回报这些领导干部,勃列日涅夫在恢复官员特权的基础上,还增添了一些新的特权。

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官员们可以住上比斯大林时期更豪华的公寓别墅,这些别墅大多都建在风景美如画的郊外地区。如果官员想一直住别墅,那他可以一年四季都住在郊外。

勃列日涅夫作为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可以算得上是贪污腐败的领头羊。

他将身边的亲信无论是有能力的还是没能力的都给安排的重要职务,他不务正业的女婿和纨绔的儿子分别成为了内务部部长和外贸部部长。面对亲属的贪污腐败行为,勃列日涅夫也是视而不见。

虽然斯大林统治时期官员也有特权,但斯大林是一位拥有铁血手腕的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苏联领导干部享受特权的同时还要谨慎行事,以防哪天自己的特权被收回。

而勃列日涅夫不问政事、带头腐败,上行下效,官员们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腐化的十分安心。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大搞个人崇拜主义,为了讨好他,各级官员都纷纷给他送礼。对于这些象征着贪污腐败的重礼,勃列日涅夫会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

当时苏联官员之间阿谀奉承、送礼之风盛行,整个官场一片混乱。

特权泛滥,积重难返

人对于物质的需要和享受是有限的,但他们的贪婪是无限的。

勃列日涅夫制定的特权特权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苏联高层,他们和曾经厌恶西方精英阶层同流合污,倒卖货物,挣取工资以外的灰色收入。

虽然他们享受的食物、别墅、服饰等等都不需要他们花费一分钱,但他们依旧不满于现状。

特权来自于官职当,当时许多苏联人民都这么认为。在官员们大肆腐化的过程中,苏联官职的性质已然发生了转变。

为了享受和官员一样的特权,一些有钱人想要花钱买官。“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苏联官员为了获得额外收入,将一些地方官职明码标价。

苏联百姓早就对政府机要人员享受特权的行为感到不满,甚至是愤怒。

普通人兢兢业业劳动一个月只能拿到官员十分之一到收入,而这些微薄的收入要用在住宅、饮食、医疗、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身为人民公仆的官员们非但不用为日常生活支付费用,还有除工资外的其他收入。

苏联特权阶层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百姓们在仇视特权阶层的同时开始思考:为什么国家的权力和财富都掌握少数人都手中?特权阶层的享受是否花费了自己缴纳的税金?官员们有没有付出和特权等值的工作劳动?

人民是善良的,他们认为对于像瞿鲁巴一样的奉献者,为他们建造疗养食堂无可厚非。

但对于只知道享受特权、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的高层干部,人民实在无法支持他们。

在特权的基础下,腐败贪污的行为已经蔓延到了整个苏联。曾经参加十月革命,为了理想而奋斗的革命者们在特权下早已抛弃了自己的初衷、抛弃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想方设法阻止改革,保留自己享受的特权,和曾经痛恨的西方精英沆瀣一气,变得麻木不仁。

列宁想要让苏联的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一个廉价的、值得人民信任的政府。但苏联特权阶层的所作所为明显与列宁的想法背道而驰。

他们亲手割断和群众的联系、脱离群众、背叛群众,最终失去了群众的信任,造成悲剧。

结语:

政府将管理、监察、执法等诸多权力交于官员的手中是希望他们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更好地为国家、百姓服务。

然而当这些官员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时,腐败、混乱、分裂就滋生了。此刻,官员手中的权力不再是为民谋福的工具,反倒成了他们自己敛财的利器。

参考资料:

官僚特权阶层腐败:苏联解体的根源

苏联新贵们是如何生活的?

0 阅读:6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