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国乒协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国梁正式辞去中国乒协主席职务,由王励勤接任主席,马龙升任副主席。
这一人事变动被官方解释为“为实现乒乓球项目的新老交替和创新发展”,以全力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

刘国梁自2018年执掌乒协以来,带领国乒在东京、巴黎奥运会上包揽金牌,推动WTT赛事体系发展,功绩斐然。其辞职更多是主动让贤,为新一代领导班子腾出空间
这一变动标志着国乒管理层完成新老交替,也为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周期注入新动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刘国永在讲话中强调,此次调整是 “为保证洛杉矶奥运会备战周期的完整性,实现乒乓球项目的新老交替和创新发展”。
但是,为什么是46岁的王励勤接任?
这个当年与刘国梁一起站在世界冠军领奖上的“小伙子”,真的不简单!

王励勤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热血励志剧。
1978 年出生于上海的他,6岁开始接触乒乓球,15岁就进入了国家队,凭借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成为中国男乒 “黄金一代” 的核心成员。
他的技术特点鲜明:正手弧圈球力量大、旋转强,被誉为 “东方大力王”。

然而,王励勤在国家队的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前后,为适应新规则和对手冲击,他主动调整反手技术,导致短期成绩波动,甚至在国际公开赛中屡次失利。
他曾在 2007 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男单决赛中,以 1:3 落后、第五局 1:7 落后的绝境下连扳三局,4:3 逆转马琳完成卫冕,追平庄则栋的世乒赛三连冠纪录。
在辉煌的职业生涯中,王励勤共斩获16个世界冠军,包括3次世乒赛男单冠军、2 枚奥运会金牌(男团)和 2 枚男单铜牌。

作为国乒“70后”老将,面对马龙、张继科等新生代冲击,他坚持到2014年退役,成为坚持最久的单打世界冠军之一。
刘国梁曾称其“追求完美,但需释放压力”。球迷赞其“勤勉、低调”,以刻苦训练弥补天赋不足,是“努力型天才”的典范。
国际乒联评价他:“萨格勒布的逆转让王励勤成为当今乒坛最出色的男运动员。” 德国名将波尔则直言:“他的身体条件和爆发力可以赢得十项全能冠军。”

2014 年退役后,王励勤开启 “三级跳” 式转型。
2018 年当选中国乒协副主席,2021 年出任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2023 年兼任上海市乒协会长。
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主导的 “体教融合” 青训体系成效显著:通过 AI 动作捕捉、VR 模拟对抗等技术革新,五年内向国家队输送樊振东等7名主力球员。

推动乒乓球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培养出许昕等顶尖选手。他的管理风格务实低调,强调 “解决问题要先听群众声音”,曾走访社区球场,推动 “百园万人齐乒乓” 活动,扩大乒乓球的群众基础。
当前国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巴黎奥运会后,马龙、许昕等老将淡出,樊振东因肩伤退出国际排名,王楚钦、林诗栋等新生代外战稳定性不足。像2025年澳门世界杯男单冠军更是被巴西选手雨果夺走。
与此同时,饭圈文化对运动员的干扰加剧,孙颖莎等选手因过度曝光导致心态波动。
外界质疑声不断:王励勤能否带领国乒走出低谷?
王励勤的运动员经历使其深谙技术细节。
他提出 “双轨制” 培养计划:一方面扩大体校选材范围,另一方面与社会俱乐部合作,让非专业选手有机会进入国家队。

针对新生代选手反手相持能力不足的问题,他引入欧洲教练参与训练,强化中远台对抗。
此外,他主导的 “AI 训练场” 项目,通过智能陪练机器人模拟张本智和的快攻、雨果的暴力弧圈,提升选手外战适应能力。
与刘国梁的 “铁腕” 风格不同,王励勤更注重制度化治理。
他推动建立 “主席团轮值制”,由他、马龙、高元义按季度主导训练、商业、青训事务,避免 “一言堂”。
同时,设立运动员代表委员会,赋予孙颖莎、王曼昱等主力训练计划建议权,马龙以现役身份架起 “老帅少将” 沟通桥梁。在反腐层面,他建立赛事奖金穿透式监管,杜绝利益输送。

针对饭圈乱象,王励勤在 2024 年全国两会提出 “体育法治建设” 提案,推动 “运动员权益保护条例” 立法,建立网络暴力预防机制。
他强调对恶意攻击运动员的账号实施 “永久封禁 + 法律追责”。他强调:“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训练和比赛,不应被过度娱乐化。”
新班子被外界视为 “技术派 + 实战代表 + 行政专家” 的黄金三角:
王励勤:技术权威与改革推动者,擅长资源整合与青训体系建设。马龙:现役 “双圈大满贯” 得主,能传递一线经验,优化训练安排。高元义:长期从事体育行政管理,熟悉政策落地与国际事务。

刘国梁评价称:“王励勤的全局视野与马龙的实战洞察,将为中国乒乓球注入新动能。” 专家认为,这种组合既延续了国乒的技术传统,又引入了新生代的创新思维,是应对复杂挑战的最优解。
未来展望:从 “金牌导向” 到 “体系治理”
王励勤的任期目标明确,全力备战洛杉矶奥运会,推动乒乓球从 “举国体制” 向 “市场化 + 科技化” 转型。
他提倡青训再造,将上海 “选材下沉 + 国际陪练” 模式推广至全国,在县域中小学铺设 10 万个 “防空洞式” 训练点,挖掘更多 “小王励勤”。
同时,他也注重科技赋能,开发战术决策脑图系统,实时分析对手发球旋转偏差,提升选手关键分处理能力。

在国际破局上,他重启 “养狼计划 2.0”,派遣二线队员赴欧洲俱乐部训练,增强对抗经验。
短期来看,国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混团项目可能面临挑战,但王励勤的 “技术流” 改革有望在 2028 年周期见效。
长期而言,他的 “体系化治理” 理念若能落地,中国乒乓球或将迎来更可持续的发展。

王励勤接棒刘国梁,既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也是国乒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
他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个人能力,更取决于能否在商业化浪潮中坚守竞技本质,在青训断层中培育新血。
正如他球员时代从低谷中崛起一样,这一次,他需要以管理者的智慧,带领国乒跨越新时代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