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错了,产生于军事用途和生存需求的中国武术不是花架子

阿盼爱吐槽 2017-12-02 12:04:26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由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武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武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与适合自己练习的方式。武术技击既适用于普通人修习,又适用于专业人士训练,更适用于军队、武警、公安、特警对技法的特殊要求。武术技击与传统武术套路的形式不同,它既没有可供参赛的固定套路,也没有专供欣赏的架势,它追求的只是实战效果。它要求练习者在实战或训练中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的搏斗本能,在这个过程中使技击者有形的机体与无形的意识得到极致的发挥,在发挥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并使技击者在对抗中的形与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因而,武术技击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需求,人皆可练。

                       

原始时代在人们的生存竞争中技击开始有了萌芽。在恶劣的环境下,为了生存,人们首先要与兽斗,于是产生了技击的行为.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徒手搏斗;另一种是使用器械搏斗。在徒手搏斗中,必然产生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订、脚踢等动作;运用器械的搏斗过程中便产生了击、刺、砸等技巧。同时也促进了武器的发明和改进。

原始技击,在技术层面,尚属人类的本能阶段.井没有鲜明的技术经验传承现象。此阶段为技击的萌芽期,由于人类对食物等方面的需要,产生了人与兽斗的狩猎谋生技能,以及安全需要而产生的人与兽斗、人与人斗的防卫技能.但此时尚未形成庞大而组织严密的集体对抗活动。

                               

理论上认为.只有人与人的搏杀格斗,才能够使技击攻防的这对矛盾体不断演化提高。这才符合技击技术发展的逻辑本质。因此,技击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技巧。

当人们在狩猎、战争和祭祀过程中,将一些有效的攻防格斗技术进行总结、传授和演练,技击也就由本能的自卫活动跃迁为有意识的技击技术,便形成了专业技击的萌芽。此后,围绕技击这一核心.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之下,才逐步形成那些色彩斑斓的武术技击体系。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火药的性能日益完善,尤其是手枪等短矩离枪械在民间的相对泛滥。传统武术实战技击的实用价值大为降低,不但军队军事技能要求发生了截然的改变,此时冷兵器几乎完全退出了军队的军事技能训练体系,民间的乡团自卫活动及个人之间的比武较技活动也受到严峻挑战,此时社会上便有了所谓“武术无用论”的出现。

                          

这种转变使得原本蓬勃发展的中国武术技击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很多门派已不再以实战博杀为其习练的唯一目标。在缺乏追求技击效果的强烈诱因情况下,许多传统民间的技击流派因为失去目标而显得极为松散。因此,传统中国武术在实战技击特性方面虽继承了古代千百年来实战搏杀的诸多经验,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技术体系及训练方法.但却掺杂着诸多花拳绣腿及玄秘之术。

0 阅读:8

阿盼爱吐槽

简介:我是阿盼爱吐槽!与你一起深度剖析新闻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