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笑不活了,返贫的路上,中产们的钱去哪里了?

郭的日记本 2024-04-09 18:08:35

都在说上海的房价降了不少,但大家都说他们小区并没有降。他们看的是本小区的网上挂价,而这样的挂价是没有意义的。最近的成交价才是真实的房价,只是大家不愿意面对罢了。

这一次,太多的中产都要返贫了。这是一次塌方式的返贫。没有房子的人,如果赚钱能力没有改变,房价再便宜也是枉然。因为他依然还是买不起。

最近这两年,但凡见到那些做生意的人,大家都在感叹生意难做。返贫好像成了特别流行的关键词。

身边很多人对于“返贫”这两字是无感的,大家口中的返贫好像跟自己关系不大。事实上,返贫跟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举一个普通人的例子,一个是做房产中介好多年的朋友,一年多了,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不要说养家糊口了,连自己都养不活了。

为啥这样?

哥们说,我们做的就是信息匹配的工作,过去行情好,想要卖房的人和想要买房的人都很多。

于是,我们就能拿到不错的业绩,佣金收入自然也就不错了。

而现在,卖家认为现在的价格比之前低了许多,现在卖房就“吃亏”了。如果不是急用钱,总还幻想着房价还会回暖的。于是,他们卖房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再看买家,总觉得价格还会下跌,哪怕是看到了比较中意的房子,也总是想着用更低的价格拿下。于是,双方一轮又一轮地探底儿、谈判,最终也未必能够成交。

这一切对于中介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同行间的竞争也更大了,工作量比之前更多了,但成交量比之前更低了,收入自然也就大幅萎缩了。

不仅仅是房产中介,你会发现很多行业都是如此。收入断崖式降低也就成了必然。

这个时候,家里孩子要不要继续养?房贷车贷要不要继续还?基本的生活保障要不要继续?

如此情形下,所剩不多的积蓄花完之后,下一步就要考虑卖车了。如果收入一直得不到改善,卖房也就成了必选项。

这是不是返贫?是不是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

再说一个有钱人的例子,一个朋友,之前在深圳前海买了一套140+平方的房子,12万一平方。

能在那个地方买房的人毫无疑问都是有钱人。那是人们常说的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更是大家所谓的只涨不跌的稀缺资产。

哥们说,节后,他们附近又开新楼盘了,离他们不远,开盘价却只有5.5万一平方。那新楼盘除了位置稍微差点,但软硬件都是非常棒的。

哥们的房子是1700+万买的,新房子同样的面积,却只要700+万的价格。这中间差了差不多1000万的样子。

哥们说,如果是你,也都能看到海,还有新房老房的区别,你会怎么选?

他自己都想卖掉现在的房子,然后置换那个新楼盘大一点的房子呢。

哥们说,他们的那个小区,如果有业主急用钱,想要出手房子的话,大概率是要降价销售的。

只要有人降价,那就只会越降越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而且价格会无限趋近那个新开盘小区价格的。

现在的大环境下,如果是通过努力想要赚1000万的净利润,哪怕是有钱人,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普通人?

哥们说,就是因为这套房,平白无故就损失了1000万。高价卖不出去,降价就得亏钱。

这不就是典型的返贫?

两个例子看完了,有人不禁会问,那些没房子的,或者是没房子没房贷的,是不是就能幸免?

没有房子的人,如果是手里有钱,大概率之前就下手了。如果是没钱,房价下跌的同时,你的收入也一定会减少的。如是,还是买不起房子的。

对于有房子但没有房贷的人,你之前买房子可能是花了200万。而现在,同样的房子,甚至更好一些的房子,只要100万就能买到了。

事实上,你已经损失了100万,只是你没有还房贷的压力,没有具体的感受而已。

如何应对这塌方式的返贫?唯一的办法就是搞钱!

如果房价跌了,而你的收入却提高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叉。

赚不到钱了吗?非也!只是跟之前对比,赚钱的逻辑变了,新逻辑让大家感觉陌生了。

君不见,最近几年,赚钱、赚大钱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做好本职工作!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人,这是保住收入最简单的办法了。换工作、换项目(行业)就意味着风险。

找个合适的兼职做一做!前天看了一本介绍如何做自媒体变现的书,作者是个初中毕业的工厂妹出身,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了专职的自媒体达人,还出了书,每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无论是过去的封建社会,还是在如今的现代文明里,搞钱都是大家永恒的主题。

有钱能够解决90%以上的问题,还差10%的问题,只要钱足够多,也是能解决的。

0 阅读:0

郭的日记本

简介:聊销售侃生活!用文字记录经历,让内容温暖在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