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席”正在淡出无数中国家庭,时代要淘汰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青史墨书 2024-05-11 15:52:45
气温一日日升高,春日接近尾声,初夏即将到来,曾几何时,一到夏天,人们就会自发在床铺上铺上一层清凉的竹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在夏日回忆中占据着一洗之地的凉席也悄然离开了我们。

从前堪称是夏日宠儿的凉席,为何如今却退出了夏日的舞台了呢?

«——【·凉席的前身·】——»

凉席的前身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曾被发现一块编织物残片,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专家推测,这或许是当时人类用以铺垫或遮盖的席类产品。

甲骨文时期的文字记录中,也已有"席"字的存在,其象形结构颇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席物的样貌。这证明了席类物品,自古以来就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古代文献著作还是当代影视剧作品,席物的身影都屡屡可见,足见它就如影随形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

正是由于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才孕育出了现代凉席这种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烙印的夏日用品。

«——【·夏日回忆·】——»

提起凉席,对80后90后而言,它就像一张通往纯真童年的暖心时光之门。

当年,它无疑是夏日解暑的必备良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叫卖凉席的小商贩,它的出现预示着夏日的来临。

不少家庭,每到酷暑季节,便会购置一两床凉席,或是手工编制的草席、竹席、或是后来工厂机器制作的亚麻席、麻将席等,在卧室或客厅里鋪开。

一家老小围坐在凉席上吹着电风扇,相聚闲话家常,这似乎就是那个年代最惬意的生活方式。

孩子们在凉席上打滚嬉闹,毫无顾虑地释放着童真;长辈们或是喝着凉茶聊着天,或是手工编制着手艺品,尽享闲适无事的美好时光。院落深处,夕阳西垂,蝉鸣阵阵,一切如此祥和静谧。

凉席之所以能流行开来,一方面得益于它极具亲民性的低价优势。十几元钱便能买到一床,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并不贵重。

另一方面,天然材质的制作工艺,赋予了凉席良好的透气散热性能,为酷暑天提供了极好的降温体验。

尤其是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许多家庭连一台电风扇都无法负担。凉席便成为了消夏纳凉的不二首选。

即便后来电扇等电器问世,凉席依旧凭借可反复使用、物美价廉等优势,较长时间内保持着自身的流行地位。

«——【·为何没落·】——»

可就在不知不觉间,这曾经被普罗大众如此钟情的夏日用品,却开始不胫而走,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凉季王者"走上了没落之路?

首先,任何产品想长盛不衰,好的使用体验是根本。然而凉席给予人们的感受并非全然美好,它其实存在着不少缺陷和弊端。

比如竹席虽降温效果好,却极易有毛刺,不小心就会把肌肤扎出细小的伤口,留下阵阵疼痛。

麻将席又容易夹肉、勾破衣服、在肌肤上印出格子形的痕迹等。另外,很多人在睡凉席时容易出现皮肤过敏或螨虫叮咬的症状,影响了睡眠质量。

此外,凉席因为体积庞大,清洗和收纳都极为费时费力。尤其是麻将席等编织紧密的类型,根本无法彻底洗刷干净,加上材质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存放不当便会发出难闻的陈年霉味。

其次,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空调机、柔软舒适的席梦思床垫等家居科技产品的出现,让人们无形中对单一的凉席提出了更高的体验要求。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家庭开始习惯选择空调+席梦思的组合,这种方式降温又舒适,明显优于凉席的体验,从而导致凉席日渐式微。可以说,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凉席就这样默默地被时代淘汰了。

«——【·仍有人守望·】——»

尽管如此,在凉席式微的大潮中,一些热衷于传统文化保护的人们,并未放弃对它的努力。他们希望通过创新,让这种源于民间的编织工艺得以传承,创造出更好的凉席品质。

一些凉席工厂引进了新型机器,力求将传统的天然材料、手工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更好地结合,生产出兼具凉爽与舒适性的高品质产品。

除了生产工艺的改良,产品的设计理念也有很大创新空间。有些企业提出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反馈意见,优化凉席的尺寸、编织密度、材质比例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还有企业着眼于款式创新,将传统刺绣、印染等工艺与凉席结合,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与此同时,一些民间手工艺人也在不遗余力地传承着编织技艺。他们在一些文化节会等场合,现场展示编织凉席的全过程,向观众讲解背后的文化渊源。

这不仅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也有助于重新唤起人们对手工凉席的向往。

«——【·结语·】——»

纵观凉席的前世今生,它经历了被广泛使用、逐渐没落、以及重新被注入创新活力的过程。

这种本土手工艺品,虽现代气息日益式微,却也并未就此消失。相反,有人仍在不断地为其注入创新动能,让它在不断演进的时代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也许在未来,凉席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它可能会摆脱过去留下的种种不便,通过更优质的材质以及人性化的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或许它还能结合新兴科技,如纳米冷感面料等,发挥出超乎想象的物理效能。

又或许,它会保留其朴拙本真的模样,但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年轻一代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会让凉席这种源远流长的民族符号,以全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存在于当代。

无论最终将如何发展,在这个传统与现代并行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夏日降温文化的重要载体,凉席仍会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未来找到与时俱进的全新位置。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这位老朋友的下一次蜕变。

信息来源:

如今的解暑“神器”凉席,其实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北京日报

毕设 | 消失的席草和最后的传承人——澎湃新闻

“凉席”正在淡出无数中国家庭,被时代淘汰,真是自作自受——临沂临港发布

0 阅读:92

青史墨书

简介:研读历史,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