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视歌唱大赛,瑞士歌手夺冠,但出风头的却是第五名

闲蛋黄 2024-05-15 08:56:19

第68届瑞典马尔默欧洲歌唱大赛降下帷幕,24岁的瑞士歌手内莫(Nemo Mettler)凭借歌曲《The Code》(密码)获得了本届的冠军,成为第一位获奖的非二元性别的艺术家(科普下:觉得自己既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但也不是无性别,好听点的就叫跨性别吧)。

“我希望这项比赛能继续鼓励世界和平与尊严。”内莫在接过奖杯时说。这首歌包含了歌剧、低音鼓乐、说唱和摇滚的元素,歌的内容是关于发现自己是一个非二元性别的人(极具个人色彩)。

内莫以365分赢得了评委的青睐,再加上观众的226分,从而以总分591分力压群雄。冠军的热门克罗地亚只获得第二名(547分)。乌克兰排名第三(453分),法国第四(445分)。受到博彩公司高度评价但备受争议的以色列参赛者埃登·戈兰(Eden Golan)凭借《Hurricane》(飓风)获得第五名。

欧洲歌唱大赛(英语:Eurovision Song Contest,法语: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是欧洲广播联盟(EBU)主办的一项歌唱比赛,自1956年开始举办,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歌唱类比赛。在2023年欧洲歌唱大赛中,出赛的国家和地区共37个。在过去67届比赛,爱尔兰代表(1970、1980、1987、1992、1993、1994、1996年)和瑞典代表(1974、1984、1991、1999、2012、2015、2023年)各胜出了7次,是各国之冠,而爱尔兰是唯一完成三连冠(1992、1993、1994年)的国家。

上世纪50年代,正值欧洲战后重建,坐落于瑞士的欧洲广播联盟(EBU),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目的是为了研讨一个能使EBU的成员国聚在一起且“既轻松又有娱乐性”的活动。在1955年1月于摩纳哥举行的一次委员会议中,瑞士电视广播总干事兼委员会主席Marcel Bezençon设想出了以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播出由各国共同参与一场国际歌唱大赛的金点子,节目同步覆盖所有联盟成员国。那时候,这还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因为卫星电视还不存在。第一届歌唱大赛在1956年5月24日于瑞士卢加诺的市区举行,七个国家参加了比赛,每个国家呈交两首歌曲,一共14首,不出意外举办国瑞士赢得了第一届的冠军。

现在的欧洲歌唱大赛,每个国家派出一个歌手或一个乐团演唱一首自选的歌曲,之后观众透过电话、短信或网络投选最喜欢的歌手,再统计各国的票数间接选出优胜者(胜出者所代表的国家自动成为下年赛事的东道主)。

歌唱比赛语言不设限,但必须是一年内(自上年度欧洲歌唱大赛后到本年度欧洲歌唱大赛该国选拔赛前)创作的新歌曲。歌手必须年满十六周岁,不允许翻唱其他歌手的作品,不允许假唱,亦即伴奏中不能使用人声或类似人声的声音。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欧洲电视歌唱大赛就一直伴随着抵制、威胁以及围绕着谁可以参加、谁不可以参加的争论。更不用说评委们在打分时显然一再基于政治标准。例如,1974年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后,次年希腊抵制土耳其参赛。2008年俄格冲突爆发后,格鲁吉亚退出了次年举行的欧洲歌唱大赛,原因是赛事主办方拒绝其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歌曲参赛。2021年,英国歌手不论在观众还是在专业评委那里都一分未得——这是英国脱欧的“报应”。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从来都带有政治色彩,只不过现在变成了反以色列的示威大会。

反以色列,对事也对人

俄乌冲突,改变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态度,让这个曾经不被关注的国家成了香饽饽。巴以冲突,却让以色列这个曾获得西方青睐的国家,成了被针对的对象?早在歌唱大赛举行前,不少国家都对主办方发出警告:不要允许以色列参加比赛,否则它们会联合抵制这次的大赛。主办方没有重视这样的警告,依然允许以色列籍歌手参赛。

20岁女歌手伊登·戈兰,因其2016年(当时12岁)参加了在克里米亚的一场比赛,并与一名俄罗斯歌手兼词曲作者合唱,被乌克兰极右翼网站“和平缔造者”(Mirotvorets)列为“基辅的敌人”,也被称为基辅的“死亡名单”。

伊登·戈兰的参赛歌曲《飓风》(Hurricane)原版本名为《十月雨》(October Rain),但组织者认为歌名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的袭击,要求修改歌名,歌曲最终改名为《飓风》。

大量来自中东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移民涌入欧洲,使得一部分民众对以色列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以色列在冲突中过分的行为,使得部分欧洲国家在巴以冲突中更倾向于支持巴勒斯坦。中东地区的稳定对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因此,欧洲国家在对待巴以冲突时,也会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

戈兰在半决赛中演唱时,现场嘘声一片。戈兰发言讲话时,得不到参赛者的尊重。尽管半决赛评委那没拿几分,戈兰依然靠电话投票,刷到高票进入总决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祝戈兰好运,表示她“已经赢得了比赛”,因为她承受住了“可怕的反犹主义浪潮”抗议活动。可底气不足的以色列政府还是建议本国公民,没事不要前往马尔默。戈兰则听从以色列情报部门的建议,只在表演时离开宾馆。

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是欧洲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从来不缺“战斗热情”。还没等歌唱大赛决赛正式打响,上万民众就挥舞着绿白黑红色巴勒斯坦旗帜的挤满了马尔默市政厅附近的广场。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也来凑热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瑞典警方则对拒绝离开马尔默竞技场的示威者采取了强制行动。

俄罗斯歌手没有卷入此次事件,因为歌唱赛事的组织者直接取消了她们的资格,这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文学、体育、音乐,其实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政治。相信巴黎奥运会上会更加“热闹”,魑魅魍魉都将登台,为大家表演助兴。

1 阅读:409

闲蛋黄

简介:奇闻异事名人传记,传播正能量,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