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已超34万人,5年来净增20万人

新黄河 2024-05-20 13:40:29

5月19日,在2024年北戴河国际观鸟节闭幕式上,“2023年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根据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末,中国大陆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有34万人。新黄河记者注意到,上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开展于2018年,统计到各地观鸟组织观鸟推广影响人数合计14万多人,也就是说之后的5年时间,各地观鸟人群数量快速增长,净增约20万人。

观鸟爱好者已经成为中国鸟类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悉,本轮本底调查收集数据,旨在了解中国大陆观鸟组织与观鸟人群现状,对比过去几年发展变化状况,并借助传播,推动更多观鸟人群参与公民科学活动,贡献于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建设。

从发展进程来看,从1996年到2018年,20多年间,中国大陆观鸟人口从0增长到14万,2018年以后的5年,在2023年底达到34万人,观鸟爱好者数量净增约20万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观鸟爱好者在把观鸟作为一种个人爱好之余,已经成为中国鸟类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成立于2014年的朱雀会是此次调查的发起方之一和执行方,作为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机构,在此次调查结果的发布中特别提到:66.69%的观鸟爱好者参加过有组织的鸟类调查活动,努力践行“把鸟看(kàn)好,把鸟看(kān)好”的理念。

“各地观鸟组织开展了大量鸟类保护和宣传活动,给政府提交过鸟类及栖息地保护建议的观鸟组织在参与调查的各机构中占比非常高”,本次调查联合发起方之一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介绍,“随着近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依托公众力量开展鸟类调查、鸟类保护宣传等活动,如针对受胁物种的全国鹤类等迁徙水鸟种群数量同步调查,各地的鸟类监测,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宣传等,这些活动都有观鸟组织的积极参与。”

各地发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本次调查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动员更广泛的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候鸟保护的工作内容之一。该项目首席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认为:“与观鸟史发展超过百年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观鸟爱好者无论总人群数量还是占人口比例都还较低,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他提到,根据本次参与调查的观鸟组织整体情况,从是否注册、会员人数、有无固定办公地点、专职人员数量、制度建设等方面看,各地发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在报告中也提到,相比全国观鸟和拍鸟爱好者总人数的飞速发展,观鸟组织的数量及会员人数的增长有明显不足;观鸟组织增长率也远低于爱好者人数的增长率,特别是观鸟组织在东北地区依然存在较多空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湿地处副处长石田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迁飞保护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候鸟及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构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EAAF)保护网络水鸟及栖息地数据库。借助此次调查,了解和掌握观鸟人群和观鸟组织,摸清观鸟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推动数据库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调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候鸟及湿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希望通过相关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对实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项目服务我国湿地保护总体战略,推动候鸟迁飞通道协同保护的预期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次调查也显示,观鸟这一世界性的休闲娱乐活动在中国大陆具有明显的地域与时代特色。如观鸟人群的年龄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以中青年为主;在自驾出行日益普及的当下,绿色出行仍是中国观鸟爱好者的重要选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查询鸟类资讯、上传观鸟记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技术与大数据助推观鸟爱好和公民科学飞速发展与进步。本次调查也发现,自然教育机构成为观鸟普及和鸟类保护的新生力量。

据了解,本次调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资金支持下,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观鸟会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等于2023年底联合组织开展。

记者:李运恒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