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打算用它将奥运火炬从柏林直接运抵东京,德国Me261远程侦察机

丹书战史 2024-02-17 14:22:18

德国在1936年举办了冬季奥运会,此举不仅极大刺激了德国的体育事业,航空工业也掀起了一股竞争热潮,这些公司纷纷想要设计一种可以破纪录的先进飞机,梅塞施密特公司在1937年提出了P.1064项目,它最初的目的就是制造一款可以震惊世界的远程飞机,想要在1940年将奥运火炬直接空运到东京。

痴迷各种先进科技的元首当然不会错过这场盛宴,当梅塞施密特向航空部提交了项目后即可得到批准,并按照命名系统赋予飞机8-261的编号,因此飞机也被称为Me 261,戈林向元首“强烈推荐”了这个项目并得到极大支持,开始憧憬未来柏林到东京的直达航班,作为感谢,梅塞施密特公司员工私底下将Me 261称为Adolfine。

Me 261吸收了公司此前的设计经验,是以Bf 110双发重型战斗机为基础发展而来,就像是放大版Bf 110,拥有更大的尺寸和瘦长的机体,机体长度将近17米,翼展将近27米,它广泛采用成熟技术,缩短研发时间。

该机采用全金属单翼梁机翼,不过靠近机体部分厚度大幅增大,可以容纳内部分隔的大尺寸油箱、液体冷却器以及大尺寸的低压主起落架(方便在草地等地形降落),机上所有油箱总容量达17000升,主起落架会在偏转90°后向后收入发动机舱后方。飞机动力采用2台戴姆勒-奔驰DB 606液冷活塞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可输出约2700马力,缺点是重量太大,单台重量约1.5吨,发动机驱动直接4.6米的4叶可变螺距螺旋桨,飞机在3000米高度可达620千米/小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巡航速度405千米/小时,最大升限8260米,最大航程约11000千米。

正、副飞行员并排坐在机头的非加压驾驶舱内,随后是一名无线电员,领航员和飞行工程师位于后机舱内,机体内设置了一个小隔间用于机组轮流休息,必要时可以用来携带货物或乘客。

德国总共建造了3架Me 261原型机(V1、V2、V3),V1在1939年开始建造,因为战争来临,它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上军事道路,计划将它改成远程侦察机,利用它大航程的优点,在大西洋上协助U型潜艇作战。它在1941年的试飞中获得好评,认为它拥有更大航程的潜力,但发动机是最大困难,战争中无法获得可靠的来源。

V2则做了军事改装,考虑了携带外部自卫武器的可能,在机腹设置了一个小型的舱室,可能用于携带航空炸弹或者侦查相机等设备。V3在1943年首飞,据称它曾在10小时内连续飞行4500千米,但没有官方承认。V1和V2均毁于战火,据称V3执行过几次空军任务,最终结局不得而知,毁于战火的可能性很大。

6 阅读:463

丹书战史

简介:观三千年战史,品海内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