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说:美国原子弹可以毁灭地球十次,周总理的回答让其语塞

峻辉聊过去 2024-05-24 05:59:30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曾与周总理谈到原子弹的话题。

谈到美国的原子弹数量时,尼克松不免露出炫耀的神色,称其数量多到可以毁灭地球十次。

对此,深度参与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周总理也做出了自己恰当的回应,只用了一句话的回答便让尼克松语塞了。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尼克松与原子弹

尼克松对美国核武器实力之自信,以及会在访华期间坦荡地说出这番话来,并不奇怪。

在1969年越战期间,他就曾想出过一个让自己扮演“核战狂人”的想法,对外宣称要大搞核战争,目的就是让越战尽快结束,以免美军士兵们在这场战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当年的10月份,他就派出了18架轰炸机飞往前苏联,还在上面装载了有之前投掷广岛能量百倍之多的核武器。

他希望借此逼迫苏联方面帮助美国,让越战就此画上句号。

他当时还宣布说,如果苏联方面不愿意为美军提供帮助,他就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让战争结束。

其实,他的这个疯狂的“核战”想法是和当时的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一同谋划出来的,名字叫“大矛行动”。

基辛格还向当时苏联驻美国的大使多布利宁说,尼克松已经失去了控制,很“疯狂”。

在抛出计划后,尼克松还曾下令让那些威力巨大的轰炸机掉头返回,这让苏联方面对他随心所欲的做派了有了更深的认识,觉得他的行为是深不可测的。

不过,尼克松的“疯狂震慑手段”显然没有奏效,苏联依旧顽固地支持着北越,越南战争一直在持续。

直到1975年,他在水门事件后下台,福特才正式宣布了越战的结束。

法国的《情报界》杂志还披露过,尼克松为了震慑苏联和越南人,还策划说要把原子弹投到河内。

他的白宫办公室主任赫德曼就在日记中写过,苏联和北约没有理由不发现美国人的计划,他们准备在河内投掷核弹,或者打一场全面战争。

只是,面对美国这样的“疯狂做派”,苏联和越南人都没有乱了方寸,选择了按兵不动,最后白宫的这些所作所为俨然成了美国人“一个人的独角戏”。

是苏联和越南人真的胆子那么大,没有被吓住吗?

后来的解密文件暴露了背后的原因,原来尼克松身边藏有一名被苏联的克格勃策反的间谍,这个人还是尼克松“权力十人组”中的一员。

这名间谍被称作X先生,而策反他的苏联克格勃则叫“尤里”。

据称,这位X先生和妻子一直想尝试换妻的游戏,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他们又对相熟的“尤里”夫妻都很满意,便向他们提出了这个邀请。

这名X先生身居高位,对尼克松身边的情况很是熟悉,所以他将尼克松在“核计划”背后的真实意图透露给苏联方面并非难事。

已经知道尼克松并没有那么疯,只是在吓吓人罢了,也就不奇怪苏联人当时会那样的镇定,甚至苏联使馆里面还办起了轻松的酒会了。

周总理印象

周总理是我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尼克松曾在回忆录中写过自己对周总理的印象,称他是我国那么多领导人之中,唯一能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镇定自若的人,他的外交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当时,面对尼克松有关核武器的发言,在场的人都不知道怎样接话,现场很安静,场面一度达到了冰点。

只有周总理的表现还是十分镇定的,他在沉默片刻后说道,中国的核武器虽然没有达到美国那样先进的水平,可以像美国人那样摧毁地球十次,但摧毁地球一次,也够了。

总理的这段话没有直接反驳尼克松,却在侧面透露出了我国的硬实力,以及尼克松发言的不恰当。

从尼克松和周总理的这段对话中,还可以看出两个人立场和观念的差距,尼克松秉持的还是暴力征服的逻辑,并未对美国引发的那些核战争做出反思,反而引以为傲。

周总理则明显站在和平的立场上,他是在提示尼克松一颗原子弹所蕴含的破坏力量,而一个国家研制和拥有核武器,绝不是为了用其去引发战争,扰乱地球。

每个“有核国家”都应当警惕地对待核武器的破坏性能量,谨慎地面对这个问题。

周总理的这席话给在场的所有人都带来了冲击,尼克松也很快沉默了下来,其他官员更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表现得很是严肃。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就像总理说的,用原子弹轰炸地球十次和一次,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我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美国在这方面并不能对我国构成什么威胁,在这个方面做“军备竞赛”是没有意义的。

总之,两个人的这番对话让尼克松感觉有些无趣,他很快就把话题岔开了。

周总理作为我国核工业的重要奠基人,他的核态度一向都很坚定。生前,他就提出过要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的想法。

他对全球核力量的洞察很早,早在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的时候,就说过:“我们必须要掌握原子能”。

在他看来,原子能为人类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也能为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远大的前景。

我国的核工业是从1955年初开始起步的,具体的组织者和执行人也是周总理。为了推进核工业的发展,他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组建机构,招揽人才,制定计划,确定规模,出台方针政策,以及推进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等。

正是在他的不断支持下,我们有了自主研发的原子弹和氢弹,有了核潜艇和核电站,还有了一支有效的核防卫力量。

与美国人不同,我们从未想过用核武器来制造霸权,为世界带来恐惧和威胁,我们一直是在用发展和和平的视角看问题。

访华期间,尼克松与周总理有过多次的会谈,对他的印象很深。

他说,他与毛主席见面相对较少,所以对主席“只能有一个肤浅的印象”,但对周总理并非如此。

尼克松说,他在周总理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才华和朝气。很多政治家往往会特别专注地聚焦在某种事业,或某个问题上面,但是周总理不是这样,周总理总是广泛地讨论人物和历史,有着惊人的渊博知识。

他还谈到了自己和周总理的私交,称他们相识的时间不长,而且见面时因为立场和意识形态不同,不可避免地有着一点拘束和戒心,但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尊重的个人关系。

他也很遗憾,在1976年第二次访华的时候,周总理已经离世了。

阴影下的尼克松

说到尼克松这位美国总统,我们在评价他时,除了要肯定他在访华和对华建立友好关系方面做出的贡献,也不能忘记了他身上存在的诸多争议。

事实上,就在他访华那年的6月份,就在美国曝出了水门事件的丑闻。

当时,华盛顿水门大厦的一名工人发现了大厦地下室的门锁反复被人用胶带封住,报警后查明有人在水门大厦民主党竞选总部里面安装了窃听器。

之后,共和党的会议室里面也被发现安装了窃听器。

其实,尼克松在白宫工作人员的电话里面安装窃听器,录制白宫办公室里各种谈话的做法,从1971年就开始了。

当时,他听取了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建议,效仿以前的总统小罗斯福、肯尼迪和约翰逊等人,以免如之前越战内幕泄密那样的事情再度发生,殊不知这在多年后直接导致了他的垮台。

在水门事件曝光之后,尼克松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受损,终于在1974年宣布离任,并在1994年病逝于纽约,享年81岁,最后被埋在了故乡约巴林达市尼克松图书馆前面的花园里面。

对于他政治生涯这样的仓促收场,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为其感到可惜,感慨像他这样有才华,又充满活力的领袖,竟然会卷入到这样的事件里面。

当然,也有很多人相信,如果没有水门事件,他会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多的贡献。

尼克松的核立场是发生过变化的。1972年,他在访问苏联之后,就曾促成了初步的美苏限武条约,主张美苏双方都应该限制核武器的数量,才能够保证天下太平。

当时,苏联正在全力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中,美国军方为了与之抗衡,向国会大要经费,想用来制造核武器和火箭。

面对美苏军方的“火拼”局面,正是尼克松的力挽狂澜让双方都镇定了下来,避免了更加危险,不可收拾的局面产生。

在评价尼克松时,有人说道,他有着缜密的心思,对人情世故强大的洞察能力,以及快速果决的办事风格。

他受人尊敬,也被人辱骂和猜忌过,但这些都不妨碍他在美国政坛拥有自己特殊的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1、尼克松说:美国原子弹足以摧毁地球十几次,周总理回答让其语塞!

2、尼克松为结束越战“装疯”

3、周恩来与中国核工业

3 阅读:1433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