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为什么名门正派也做坏事?

名著侠客说 2025-05-02 03:19:16

按照创作顺序,《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的第七部小说,在此之前分别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和以往的小说不一样,《倚天屠龙记》中正邪双方已经不那么明确了。从前六部小说来看,《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面几乎没有名门正派的概念,《碧血剑》中的华山派、《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全真派都是名门正派的代表。不是说《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名门正派没有败类,像孙仲君被人称为“飞天魔女”,但总的而言,孙仲君在小说里仗着自己名门正派的身份胡作非为是受到了华山派掌门穆人清的严厉惩罚。可是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我们看到昆仑派掌门何太冲私生活败坏还恩将仇报、华山派掌门鲜于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始乱终弃还残害同门、崆峒派和华山派的弟子简捷薛公远居然想吃张无忌和杨不悔、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逼自己的弟子纪晓芙色诱杨逍……这些名门正派的人做的事情,可以说非常下作,比他们口中的魔教——明教生死存亡之际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大相径亭。

为什么在《倚天屠龙记》中,这些名门正派的人会这样呢?其实从《倚天屠龙记》开始,应该来说金庸先生就在开始思考正邪之分了。所以,在这部小说里面有那么一些细节表现出来就是金庸先生的思考,比如张翠山带殷素素回山见张三丰时忐忑不安,张三丰却对张翠山说:“那有甚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所以在《倚天屠龙主》中,这些名门正派之所以成为“正派”,并非单纯因为其武功高强或道德高尚,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江湖的话语权。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昆仑、崆峒六大派自诩为武林正统,他们的“正邪之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划分——符合他们利益的就是“正”,威胁他们地位的就是“邪”。明教被污名化为“魔教”,并非因其教义邪恶,而是因为它势力庞大,信徒遍布天下,对传统门派的统治地位构成了挑战。杨逍的“明教流传中土记”就写了中土明教的来历和被别人视为魔教的原因,并非他们做的事情是坏事,而在于他们反抗压迫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受到打压,为图生存在行踪诡秘被人以讹传讹成了魔教。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表面上是为了“除魔卫道”,实则是为了剿灭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名门正派之所以能心安理得地作恶,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说辞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灭绝师太痛恨明教,口口声声说魔教妖人祸乱江湖,但她自己的行为却比许多明教中人更加极端。她逼死徒弟纪晓芙,只因其与杨逍相爱;她在光明顶上毫不留情地对重伤的明教弟子痛下杀手;她甚至不惜以周芷若为棋子,让她发毒誓、盗屠龙刀,只为达成自己的复仇目的。她的“正义”已经异化为一种偏执的仇恨,而她的"正派"身份,恰恰让她可以名正言顺地行使暴力。华山派的鲜于通用金蚕蛊毒害人时,他仍然可以以“正派中人”自居。这种道德双重标准,使得正派中人可以在行凶时毫无心理负担——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目的正确,手段再卑劣也是正义的。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对名门正派的刻画,实际上是对传统武侠小说“正邪二分法”的颠覆。在早期的武侠作品中,正派往往是毫无瑕疵的英雄,反派则是纯粹的恶人。但金庸先生打破了这种简单的道德划分,他笔下的正派会作恶,反派(如明教)反而可能更有情有义。

《倚天屠龙记》中的名门正派之所以作恶,并非因为他们天生邪恶,而是因为任何权力结构都可能导致道德的异化。当“正派”成为一种身份而非行为准则时,它就会沦为暴力的借口。这部小说其实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侠义不在于门派标签,而在于个人的选择——张无忌可以身为明教教主却坚持仁道,而围攻光明顶的六大派中某些人可以顶着正派之名却行卑劣之事。

诸君以为何如呢?

0 阅读:24

名著侠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