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近期在南海问题上持续上演政治闹剧,在公然拒绝中方善意劝诫后,竟联手英国、加拿大、瑞典组建"抗中同盟",企图以军事化手段搅动南海局势。菲国防部长更放出狠话,扬言要联合域外势力展开"战略反制"。这场跨越三大洲的军事联动,将南海推向了新冷战边缘。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前一针见血指出,某些势力在南海的挑衅犹如过时的皮影戏,既缺乏新意更不得人心。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可追溯至千年航海史,而菲律宾领土范围早由《美西和平条约》等国际法律文件框定,所谓"南海仲裁案"不过是政治操弄的废纸一张。
然而马科斯政府仍执迷不悟,近期展开密集外交攻势:先是与英国签署防务合作协议,获准使用苏比克湾军事基地;接着火速敲定加拿大驻军协定,敞开国门迎接北美军事力量;更令人警惕的是,瑞典议会代表团高调访菲,不仅承诺军火出口,还以"捍卫航行自由"为名公然介入地区事务。
三国势力从欧洲、北美不同方向渗透南海,暴露出菲律宾"以地缘换安全"的危险策略。细观这三个所谓"盟友",战略意图昭然若揭:英国企图借东南亚军事存在延续"全球英国"幻梦;加拿大谋求通过海外驻军提升国际话语权;瑞典军火商则紧盯百亿比索的武器装备市场。
三国各怀心思的"塑料同盟",与菲律宾"病急乱投医"式的安全焦虑形成荒诞组合。军事专家指出,菲律宾引进的域外力量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缺乏战略协同:英国在亚太仅剩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故障频发;加拿大现役军队规模尚不及中国南海舰队;瑞典所谓"尖端武器"更被曝出多起质量丑闻。
这种拼凑式军事布局,在解放军完备的岸基导弹体系和海空立体防御面前不堪一击。更值得警惕的是,马科斯政府正将国家命运捆绑在美国"印太战略"战车上。
从开放9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到配合西方炒作"中国威胁论",菲律宾已从南海争议方沦为地缘博弈棋子。甘当代理人的政权终将付出惨痛代价,当战略价值被榨取殆尽时,棋子往往最先沦为弃子。
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绝非强权政治的角斗场。中方始终敞开对话大门,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坚如磐石。奉劝某些势力认清现实:任何军事恫吓都动摇不了中国捍卫领土完整的意志,拉帮结派的把戏终将在钢铁长城前撞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