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唯一的儿子,隐姓埋名40多年,一生只见过周总理一次

愚鉴 2024-05-18 18:51:47

1978年,中共绍兴市委在整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时,意外发现周总理有一个儿子,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周总理和儿子仅见过一次面。

那么,周总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位儿子,又为什么仅见过一次面呢?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工作人员便根据资料中的记载,经过一番周密的搜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资料中的那个人。

这个疑似是周总理儿子的人叫王戍,虽然资料上王戍是周总理的儿子,但是王戍却和周总理不是一个姓,这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工作人员询问王戍是不是周总理的儿子时,王戍矢口否认,明确表示他不是周总理的儿子,肯定是工作人员弄错了。

直到工作人员拿出了具体的资料时,王戍的态度才有所变化,随后,王戍向工作人员讲述了他和周总理的故事,并解释了为什么四十年间仅见过周总理一次。

王戍说,他确实是周总理的儿子,不过并不是亲生的,而是周总理的义子,此外,其实他还是周总理的侄子。

1939年以前,王戍并没有见过周总理,按照辈分,周总理是王戍的表伯父。但是王戍很早就听过周总理的大名,并且很想见他一面。

1939年,周总理在政府要员的陪同下回到了故乡浙江绍兴,此次回乡,主要是为了处理南方革命的诸多事情,其次是看望家乡父老。

得知周总理回乡的消息时,时年17岁的王戍非常激动,能够亲眼看到周总理,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愿望了。

很快,周总理就到了姑父王子余的家中,并见到了激动万分的王戍。看到年轻的后辈,周总理自然而然地讲了些勉励的话。

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的这番勉励的话却对17岁的王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的时间里,王戍一直吵闹着要参加革命,还说必须去前线。

王子余劝说多次,都没有劝住王戍。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如果没有人能够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点醒王戍,恐怕王戍真的就跑到前线去了。

要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果不敢设想,一个未经训练的年轻人贸然到了战场上,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王子余实在没办法,最终只好找到周总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了一遍,而后希望周总理能够出面劝劝王戍。

周总理听完之后很是重视,他确实希望后辈能够为国家效力,可是如果都像王戍这样,那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周总理决定亲自走一趟。

不久后,周总理就到了王戍的家里,看到一脸亢奋、准备上前线杀敌的王戍时,周总理既觉得欣慰又觉得生气。

随后,周总理用十分温和的语气劝说王戍,周总理说,王戍现在年纪太小,还不适合上战场,而且中国贫弱不在于军人太少,在于人才不够,希望王戍能够认真读书。

周总理的这番话让王戍幡然醒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希望破灭后的失落感。

为了不打击王戍的积极性,周总理做了一个很令人意外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认原本是侄子的王戍为义子。

1978年,中共绍兴市委在整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时,意外发现周总理有一个仅见过一次面的儿子。

那么,周总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儿子,又为什么仅见过一次面?

当王戍听到周总理要认他的义子时,王戍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刚刚熄灭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着了。

随后,在长辈的指引下,王戍向周总理行了相应的礼仪,就这样,王戍从周总理的侄子变成了周总理的义子。

既然已经认王戍为义子,周总理就不能没有任何表示。为了表示对王戍的重视,周总理据决定给义子王戍准备一份礼物。

周总理准备的礼物有两个,第一个是周总理的亲笔题字,第二个是随身携带的十块银圆。接着,周总理鼓励王戍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周总理的这份勉励,对王戍的未来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周总理的亲笔题字,对时年17岁的王戍来说是一个精神上的洗礼。

不久后,周总理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区,处理其他重要的事务,就这样,王戍和周总理刚认识不久后就分开了。

令王戍意外的是,这次见面是他和周总理第一次见面,而且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虽然周总理是为了帮忙才认下王戍这个义子的,但是周总理并没有敷衍了事。

在离开绍兴后不久,周总理还给王戍寄去了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不仅如此,周总理还在照片背面写了一句话,表示这是专门寄给王戍的。

收到周总理寄来的照片后,王戍更加觉得应该按照周总理嘱咐的那样好好读书。可是就在王戍准备努力读书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1940年,日军加大了进攻的力度,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屡屡失利,导致浙江地区非常危险,为了躲避战火,王戍的家人将王戍送到了福建生活。

在福建,王戍听从家人的安排,在一家银行里工作,日子说不上富裕,但是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工作之余,王戍谨记周总理的嘱托,利用空余时间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到了1945年,王戍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学校上海交通大学,更令王戍感到振奋的是,这一年,中国彻底打赢了日本。

遗憾的是,因为连年的战争,所以周总理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都是不确定的,王戍根本不知道周总理的具体信息,根本没办法和周总理联系。

一直以来,王戍都想给周总理写信,介绍一下自己最近的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可是因为战争的影响,最终不了了之。

直到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时,王戍这才找到了给周总理写信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担任政务院总理一职,这样一来,写信的地点就确定了。

可是令王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过了很久,周总理都没有给王戍回信,后来他又写了几封信,结果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1978年,中共绍兴市委在整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时,意外发现周总理有一个仅见过一面的儿子。

那么,周总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儿子,又为什么仅见过一次面呢?

王戍在给周总理写第一封信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因为他觉得用不了多久就会看到周总理的回信。

可是等了一段时间之后,王戍连回信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这个时候王戍认为周总理一定是工作太忙了,所以没有回信。

紧接着,王戍又写了几封信寄给周总理,令王戍感到失望的是,这几封信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王戍一时之间弄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

就在王戍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王戍的父亲从北京回来了,并带给王戍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王戍的父亲说,王戍给周总理写的信,周总理不仅全部都收到了,而且都读过了。此外,周总理对王戍认真读书的事情很高兴,希望他一直能够坚持下去。

随后,王戍的父亲就给王戍解释了周总理不给王戍回信的原因。

就在王戍给周总理写信之前,周总理的另一个亲戚也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和王戍不同的是,这个人想让周总理帮忙安排工作。

周总理收到这封信之后很生气,他立刻回了一封信,表示这不符合规定,工作要凭自己的本事去找,而不是走后门。

可是令周总理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亲戚在收到他的回信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拿着这封回信找到当地领导,声称周总理已经答应安排工作的事情。

地方政府碍于周总理的面子,无奈之下不得不给周总理的亲戚安排了一份工作。可是,这位亲戚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搞得当地政府鸡犬不宁。

最终,地方政府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就将这件事上报给周总理,希望周总理能够出面解决。

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震怒不已,他马上联系相关部门,要求将他的这位亲戚开除,随后进行劳动改造,不仅如此,周总理还宣布和这位亲戚断绝关系。

这件事结束后,周总理意识到以后不能随便给亲戚回信,因此当他收到王戍的来信时,虽然感到很高兴,但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所以就一直没有给王戍回信。

直到王戍的父亲到北京拜访周总理,周总理这才将事情的原委解释清楚。

尽管王戍没有收到周总理的回信,可是王戍一直没有忘记周总理的嘱咐,大学毕业后,王戍就到了部队的南下服务团,随后跟随部队去南方工作。

在之后的时间里,王戍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确实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与此同时,王戍也谨记周总理的苦衷,从来没有对外人说起他和周总理的特殊关系,即使后来中共绍兴市委来找他,王戍也是矢口否认。

直到工作人员拿出具体的资料时,王戍这才没有顾虑,将他和周总理的特殊关系说了出来。

0 阅读:3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