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和道门本就有纷争,所以汉明帝才会在这里设下一个比武大会,看哪一方的经书能抗得住火焰

李分享 2023-05-25 08:51:58

在古中国,佛教一度十分盛行。两宋之际,达摩由斯里兰卡至广州晋见梁武帝,一苇渡江而至少林寺。玄奘返回长安后,就在长安的“译场处”,将《般若心经》译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六祖慧能在午夜时分得到五祖弘忍的指点,前往岭南建立了新的禅门,受到了武则天的高度重视;唐玄宗时期,鉴真来到奈良,帮助日本的和尚们完成日本佛教的修法。

“汉传佛教”就是中国佛教,是由梁武帝时期朝廷对佛教的扶持,到鉴真向日本输出佛教为止,两百多年来,中国佛教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佛教拥有庞大的社会财富,其僧众与闲散人士在国家的扶持下,也渐渐形成了以寺院为主的修行者群体,并有了健全的戒法体系。来自印度的经费是国家资助的,国家利用财力来训练和供养一批有能力的人。为传播佛教,人们一直在修建寺院、宝塔。

这一时期,正是汉族佛教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大批的僧人前往越南、东亚、日本传道,佛教逐渐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种普遍的信仰。然而,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佛教是一种来自异域的信仰,它在进入中国后,便和中国本土的道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根据佛教经典《汉法本内传》的说法,在汉武帝的永平14年(71)正月一日,五岳派的僧人上奏汉明帝,要求与佛教比武,一决高下。汉明帝应允了这些人的要求,下令在白马寺的南面建造两个比武的平台,供这些人比武。

每年的农历十五,两边都会在自己的祭坛上燃起篝火,以燃烧经书来考验自己的修为,看看哪一种的经书不惧火焰,烧掉的就要给另一种赔礼道歉,同时也要认可另一种法门的精妙。最后,道教的经书被烧得干干净净,佛教的经书却没有被烧掉,而且在空中留下了五颜六色的光芒,让汉明帝和满朝百官都惊叹不已。道教败于佛教之手,汉明帝曾在这里刻有“焚经台”的碑刻,以示对其的怀念。

关于《焚经》一事,究竟是真是假,很难说,佛教古籍上所载的神话故事,也不可尽信,但多少也反映出了佛道两家的激烈对立。

佛道两家的斗争始于汉明帝,而道教则是在北魏皇帝时暂时压过佛教一头,直到唐武宗年间,两方势力的较量方才告一段落。

由于唐代天子都姓李,又以李耳为道教之祖,故道教在唐代具有很高的威望。唐代也是一个包容天下的时代,天子对佛教也十分尊重,许多天子都对佛教礼遇有加,但在唐武宗时期,因为赵归真的建议,让他对佛教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这才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拆毁运动。

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年)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求在限期之内,将寺庙全部拆掉。这场浩劫称为“会昌灭佛”,摧毁了近五千余所寺庙,逼回了260万名和尚和尼姑,遣散了50余万名寺庙奴仆。寺庙被国家收归国有,寺庙被破坏。

在颁布了剿佛令以后,当地的官府就用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手段,强迫和尚们还俗,甚至还让和尚们吃肉。甚至有和尚和尼姑,被强迫和别的女人发生性关系的故事。无数的和尚都跑去幽州了,不过还是逃不过这一条,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更是下了死命令,谁敢进入镜子内,一律格杀勿论。

唐武宗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赵归真给说动了?究其原因,是由于唐朝的赋税体系对和尚寺庙给予了优厚的优惠和减免,使得和尚数量增多,使得朝廷的收入大大减少。而且,许多和尚对佛教并不虔诚,也不会遵守最根本的准则,所以,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违法行为。

会昌破佛之后,佛教经典被烧毁,残缺不全,能读得明白佛法的人也就更少了。唐密在开元时期日渐兴旺,但在发展不足百年时,因会昌之变而遭受灭顶之灾,此后,唐密被驱逐,使中土走向衰败。

0 阅读:0

李分享

简介:原创解说,喜欢的话,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