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
这份战绩中开端于1937年11月22日的南京城上空。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来华“首战”,是在南京打响的。这时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首战南京的史实和战绩。

日军轰炸南京
南京大屠杀的日期是1937年12月13日。实际上侵华日军对南京平民的屠杀从1937年8月15日初次轰炸南京就已经开始了。从这一天起至南京沦陷的近4个月时间,日军航空兵不分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在南京地区上空疯狂投弹,给南京市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南京城区被轰炸
面对日军的空袭,中国空军展开了“空中南京保卫战”,在实力对比悬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了英勇的抗击,虽遏制了侵略军的攻势,但是战力渐渐消耗始尽。至11月份的时候,在南京仅存的中国战机已不能阻击日军的肆意空袭了。据当时在南京作战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王倬回忆:“到了十一月六日,我们在南京的飞机能够起飞的仅有7架。”

国民党战机
1937年11月上中旬,华东地区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不利于日军航空兵出动。日军只在10日、11日和15日3次轰炸南京市区。而这3次空袭都没有遇到来自空中的抵抗。

南京城区被炸轰
美国部署在长江上的内河炮舰“巴纳”号(USS Panny)的舰长,11月15日发给亚洲舰队司令的《截止于1937年11月14日的一周情报》称:“上个星期日本空军对南京进行了两次空袭。第一次空袭发生在11月10日午后,12架轰炸机在3架驱逐机护航下,在大约10000英尺的高度飞越南京军用机场一带上空,投下一些大型炸弹……中国驱逐机没有像往常那样升空。”这份情报里对11月11日的空袭的叙述中也没有中国战机升空阻击的记录。11月22日美国海军长江巡逻司令发给亚洲舰队司令的《截止于1937年11月21日的一周情报》记录了15日南京遭到空袭的情况:“15日,在三架驱逐机的护卫下,三架轰炸机在城南城墙外的兵工厂附近投下几枚炸弹……出现在城市上空的轰炸机从东面飞来,在大约8000英尺的高度进行轰炸。它们在西面消失之后,飞机又出现了。在军用飞机场附近投下10枚炸弹。”这份情报里也专门写到“空袭时,没有中国飞机升空”。

高志航
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上海派造队在11月10日和15日两份涉及南京的《攻击战斗详报》里,都记录了空袭时在南京上空没有发生空战,没有任何损失。这些史料显示、1937年11月的南京正陷人“有空无防”的危急局面之中。此前、全面抗战开始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苏联助中国空军一批战机。中国空军著名英雄高志航率队前往兰州接收飞机和训练,准备以这些飞机来保卫南京。

苏联飞行员给中国飞行员讲课
据参加接受飞机的飞行员杨遇春回忆,中国空军接收的新战机本来是1月15日飞往南京的,但是在河南省周家口机场遭遇恶劣天气。连续等待6天之后,11月21日天气转晴。飞机正准备起飞前往南京,却遭到事先获得内线消息的日军航空兵的突然空袭猎杀,绝大部分飞机在地面损毁,高志航等飞行员也不幸牺牲。原定11月22日去保卫南京的计划,也被迫只好取消。

在南京原有战机损失将尽,而接受的新飞机又半路损毁的历史背景下,1937年11月22日,苏联援华飞行员直接驾驶的战斗机在次日赶到南京上空,直接投入了保卫南京的空战。此前不到一个月,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先头部队刚通过新疆的中苏边界进入中国。他们是从兰州一带经长途飞行来到南京的。对于这一战,日本方面有多种记录。

苏联飞机升空作战
日军于1937年11月22日发起“南京大空袭”。下午2时30分,日军海军航空兵飞机到达南京上空,空袭同时还投放用来瓦解中国军队士气的《劝降书》。就在骄狂的侵略军以为遇不到抵抗时,忽然发现“竟然有6架敌人的战斗机正向日空军攻来,我军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事”“这一天敌人的飞机都是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型号,从它的外形——低翼单叶、缩进去的滑轮来看,应该是非常机敏的战斗机”,双方随即在南京上空展开了空战。事后,日军飞行员将其判断为苏联飞机。

九六”式舰载机
日方作战记录:1937年11月22日晚22时19分,日本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发给海军航空本部和其他部队的、标注着“极秘”和“至急”的作战电报里记载,正午时分,其下辖的第十三航空队“九六”式舰载战斗机6架,掩护第十二航空队的“九七”式舰载攻击机2架前往南京(电报之中地名代号P),在南京上空与“单叶战斗机”6架展开空战。傍晚17:00时机群返回基地时,有一架舰载战斗机没有归航随机一起失踪。

日本九七式舰载机
没有归航的是第十三航空队的1架舰载战斗机,在南京上空被“敌战斗机架”追踪向东后情况不明,飞行员“宫崎三空曹(航空三等兵曹军衔)”失路。11月22日当天,日本《朝日新闻》上海特派员也发出新闻电讯,记载了从南京返同的飞行员叙述的情况。报道称,日军飞机于“下午2时半到达了南京上空”、发现“竟然有6架敌人的战斗机正向我空军攻来,我军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事““这一天敌人的飞机都是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型号,从它的外形——低翼单叶、缩进去的滑轮来看,应该是非常机敏的战斗机”。这段记录也显示,骄狂的日本侵略者此前要11月份轰炸南京时未遇到空中抵抗,已认为在南京不会有空战发生了。于是,他们这次受到的迎头痛击是出乎其预料的。

当时苏联战机
次日,日本方面通过情报确认,11月22日在南京阻击其发动空袭的是苏联战斗机,并且这是日军首次遇到苏联战斗机。据《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上海派遣队事变日志》的记录,11月23日日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给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官,第一、三航空战队司令官,以及该“上海派遣队”指挥官发的电报里通报:南京方面有苏联飞机出现。11月24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也刊登出了题为《查明被我军击退的敌机为新到的苏联战机,已证实其飞行员也一起参战》的新闻。
日本当年的新闻报道为了掩饰失败而宣称虽遇到苏联飞机但自身没有损失。实际上,前述日本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的作战电报里已记录有飞行员没有返航。1940年日本海军省教育局有明确记录,一名叫宫崎康治的日本海军二等航空兵曹,于1937年11月22日下午2时25分,在南乡茂章大尉的带领下进犯南京上空,随后在大校场机场上空遭到3架苏制伊-16战斗机阻击。下午2时45分,宫崎康治在空战中被击毙,座机被击落。据此可知,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在投入中国战场的首战中,是已取得了击落敌机、击毙敌人的战绩。
曾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后来回国成为苏联空军少将的普罗科菲耶夫回忆“1937年11月21日”在南京参加空战,是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到中国后首次投入战斗。苏联飞行员早在1937年11月21日日本空军空袭南京时,就在中国南京第一个战斗。七名苏军歼击机飞行员驾驶苏联国产飞机升空作战。

当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在193年的11月22日也发布了电讯,其中称久雨新霁,日军即前来空袭,“下年一时许,敌轰炸机数架,在驱逐机数架掩护之下,复向京空进犯,我空军立即前往截击,敌轰炸机当即仓皇遁去,其驱逐机则与我机翱翔京市上空,互相追逐。大战数百回合”。虽然当时为了保密不能把苏联派出了飞行员参战的讯息写人报道,但这篇报道可以证实,“11月22日”实为苏联飞行员首次在南京投入空战的日期。
《中国和国际援华航空烈士名单》。这份名单收录了俄罗斯官方提供的苏联在华牺牲飞行员名单。从名单中可以查询到,1937年11月22日,1913年出生的苏联空军中尉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在“HaHkmm”(俄文“南京”)牺牲,年仅24岁,他也是中苏并肩抗击日本作战牺牲的第一位苏军烈士。

涅日丹诺夫
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从烈士的家乡伊尔比特市寻访到了涅日丹诺夫的照片和档案。他的档案显示,他于1937年11月22日牺牲,被授予了苏联红旗勋章。

涅日丹诺夫
苏联援华“首战”是南京空战,南京是中苏并肩抗日的首战之地,是苏联与法西斯军队战斗首获战果之地,是参加中国抗日战斗而最早阵亡的苏军烈士牺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