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个古镇,依山傍海,一半人间烟火,一半历史岁月,被誉为“活着的古渔镇”

Trip在路上 2024-04-29 12:23:29

象山石浦,古称荔港,浙江省“十大最美古城”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唯一的渔港古镇。

石浦,依山傍海,沿山而建,展现了“城在港上,山在城中”的壮丽景象。居高控港的地势,赋予了石浦古城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气质,彰显着其作为“海防重镇”的显赫地位。

石浦古镇

石浦是中国海洋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唯一完整保存古城的国家级渔港。早在秦汉时期,这里便有先民渔猎的踪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浦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的渔港。到了唐宋时期,石浦已经声名远扬,成为浙江沿海的一座重要城镇,商船往来频繁,渔民们在这里交流着各种信息和货物。如今,石浦仍然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余秋雨先生曾盛赞石浦为“活着的古渔镇”,这是对石浦独特魅力的最好诠释。

石浦渔港

踏入石浦,一股浓郁的海风扑面而来,伴随着淡淡的鱼腥味,那是大海独有的气息。一条古老的石板街巷,随着山势起伏,蜿蜒曲折。

漫步于石浦的老街古巷,这些保存完好的商铺民居,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渔文化、海防文化和渔商文化气息。古老的街道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深邃的巷子,斑驳的老墙,高悬的红灯笼,飘舞的幌子,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暖而柔和。沿途的民居敞开院门,热情好客的主人邀请着过往的游客,让人感受到石浦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在这里,生活的节奏仿佛慢了下来,人们享受着安逸闲适的时光,品味着人间烟火的美好。

充满烟火气的老街

古城中的街巷错落有致,屋檐高低错落。五座历经沧桑的月洞门式封火墙,矗立在古城之中,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匠心。

古镇散发着迷人的古韵,至今依旧保留着四条古街: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和后街。

中街

中街是一条商贸老街,渔商气息浓厚。这条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百余间商铺沿街而立,虽然它几经修缮,但仍保留着原有风貌,街上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块砖瓦,每一个依稀可辨的商铺号,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灰色的古瓦砖,质朴的木质门,漫步其间,便会被这里舒适的渔家生活所感染。

福建街

福建街,一端连着瓮城,另一端通向渔港古码头,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大量福建渔民迁居石浦,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然而使它出名的不是它那别具一格的石板路,也不是它两旁奇特的店铺,而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渔光曲》。1933年9月《渔光曲》剧组蔡楚生、王人美、聂耳等一行30余人,来石浦拍摄外景时就是下榻在街上的金山旅馆而闻名。

碗行街

碗行街,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碗铺的聚集地。各色各样的碗碟琳琅满目。

而后街则是以民居为主,斑驳的墙面、幽深的巷弄、密布的青苔,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那古老而宁静的岁月。

后街

在老街上拾步,随遇老宅古迹。关帝庙、侍郎府、大夫第,以及明代瓮城等。

关帝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巍峨庄重,它是渔民们祈求风调雨顺、阻挡海盗而建的信仰之地。每次出海,渔民们都会来到这里,虔诚地祈求关公的庇佑。

侍郎府则是明代五朝重臣俞士吉的故居,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如今,这座府邸已经成为了一个展示古代官品制度的博物馆,通过陈列的明清朝服补子,让游人对古代官品制度有了更加感性的了解。

大夫第则是清末四品官员的宅院,它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方,尽显大户人家的气派。

此外,老街上还保留着绸庄、钱庄、烟馆等古老的商铺,它们见证了老街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如今,这些商铺虽然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功能,但它们却成为了老街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海运码头卸货宏大场面,用模型全面地反映了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通过布置为昔日吸食鸦片场所,从一个侧面反映吸食鸦片带来的恶果。

亚洲飞人馆陈列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飞人馆。这是为了纪念石浦籍名人柯受良而建的一座纪念馆。柯受良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了解到柯受良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卓越成就,感受他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的精神力量。

除了这些,石浦古镇还留有600余年的古城墙,明代抗倭官兵留下的摩崖石刻,以及富有激情,又有趣味的渔家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先民留给石浦的宝贵财富,也是石浦的旅游文化价值所在。

石浦,既是渔港,又是古镇,国内罕见。在这里,非常适合懒人闲逛,也适合吃海鲜拍大片,享受古镇的人间烟火和历史岁月。

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转载请联系作者。

2 阅读:72

Trip在路上

简介:专注旅游和交通出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