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古画自带治愈系声效,你能感受得到吗?

一笑聊知 2025-04-29 10:51:22

风能画出来,但风声能画出来吗?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和尚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风的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

这个和尚叫巨然,他的《万壑松风图》就能让你“听见”千年前的山间风声。

小贴士:

《万壑松风图》,绢本水墨画,纵200.7厘米,横70.5厘米,是巨然来到北宋后所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打开这幅画,仿佛瞬间被卷入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松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云雾从山谷蒸腾而起,瀑布轰鸣声裹挟着松涛,扑面而来。

这真不是瞎扯。巨然在画上用了三种声音魔法:

1.动态构图——松树从左向右倾斜,瀑布从右上往左下冲,视线像被推着走,耳朵自然代入“流动感”;

2.留白音效——云雾和溪水间的空白,像音乐中的休止符,这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操作,完美诠释了禅宗“不立文字”的精髓。

3.点苔的节奏感——焦墨点点点,像鼓点般敲在画面各处,节奏从密到疏,声音也就从近到远。

所以,盯着画看十分钟,你大概率会脑补出风声、水声、甚至松针摩擦的沙沙声——这不就是ASMR(助眠音频)的古代版?

但别急着闭眼享受,因为这幅画里还藏着一座“静音模式”的寺庙,还有一位白衣高士,坐在临溪的吊脚楼中,正对着虚空发呆……这难道是在上禅宗冥想课?

其实,巨然是这样用画笔告诉你:禅意不在寺庙,而在山水间的每一口呼吸。

还需要告诉你的是,《万壑松风图》还有多个版本。离巨然不远的南宋李唐也画过同款。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在李唐的版本(现藏台北故宫)里,松树像摇滚乐队的吉他手疯狂甩头,山石用斧劈皴砍出金属质感,连瀑布都带着“重金属轰鸣”;而巨然的画面则是松风轻柔拂过,云雾像慢放的棉花糖,连水磨坊都安静得像寺庙里的木鱼。

这种差异来自两位画家不同的人生。李唐在北宋时就进了画院,混得风生水起,笔下的山水充满皇家气象;而巨然作为开元寺的画僧,却因李煜投降被打包送到开封,只能在画中寻找精神寄托。这种“被北上”的经历,让巨然的山水画多了几分禅意与疏离感。就像他笔下的山峦,看似圆润温和,实则暗藏“矾头”(岩石小揪揪)。

最后还告诉你个冷知识:巨然死后,这幅画被宋徽宗收入皇宫,后来流落民间,再被乾隆盖章认证。但乾隆可能没看懂禅意,只在画上题了八个大字:“松风满壑,云气浮山”——翻译过来就是:“这松树真多,云真大。” 看来乾隆的审美,也不过如此。

而作为现代人看这幅画,我们可能更需要感受画中“忙里偷闲”的意境,看着漫山遍野的松树和潺潺流水,仿佛巨然在耳边低语:“施主,放下执念,且听松风。”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