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一直在天津!

网信天津 2024-03-05 18:50:34

今年

我们迎来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

61年来

雷锋精神像一粒粒种子

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而在天津

这种子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一起来聆听

雷锋精神的天津表达——

从一封回信到一座小学

1961年4月24日,天津市雷锋小学(原西于庄小学)六年二班曹进财等9名学生看到题为《苦孩子,好战士》的报道,被雷锋的事迹深深感动,于是决定给雷锋写一封信。

同年6月4日,雷锋同志给他们亲笔回信并寄来一张照片。这封信激发了全校师生“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情,这一坚持就是六十多年。

一封信不仅改变了曹进财的一生,也改变了一座学校。从1961年开始,从互帮互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创新课堂增设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已经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2000年,西于庄小学被正式命名为“天津市雷锋小学”。从此,“走雷锋路,做雷锋人”的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我到现在仍清晰记得,雷锋叔叔在回信中的话语,信不止看过一遍,而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读了无数遍,嘱咐我们努力学习,好好劳动,练好身体……”年过七旬的曹进财曾这样讲述他与雷锋通信的那段难忘记忆。

这封回信,让一代代学子感受着雷锋精神,学校也处处洋溢着雷锋情结。步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雷锋和小朋友在一起的雕像,每个班都设有“雷锋角”。

平日里,学生们可以读到《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可以将学雷锋体会记录在《续写雷锋日记》中,还能把伙伴的事迹存放在《我身边的小雷锋》光荣册中。在学校的雷锋展室里摆放着雷锋的照片和有关雷锋事迹的报道。

如今,学校在以“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努力实现着“同走雷锋路,共做现代雷锋人”的办学特色,确定了“忆雷锋”“学雷锋”“颂雷锋”“做雷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雷锋精神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

诞生在天津

在志愿奉献——这个雷锋精神的重要实践中,天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988年10月,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自发成立13人服务小组,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点燃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

1989年3月18日,新兴街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2009年3月,和平区新兴街被民政部认定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期间,来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为志愿者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

现如今,在这个占地仅0.16平方公里的社区,活跃着3571名志愿者,占常住居民的70%,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

朝阳里社区,只是天津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天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天津志愿服务网开通、《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出台、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立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完善,津沽大地的志愿服务画卷绘就得愈发绚烂。

截至目前,全市299.6325万注册志愿者、2.6294万支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用无数次志愿服务活动践行“雷锋精神”。

这些天津人

书写新时代“雷锋日记”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日记》中的朴素文字至今依旧催人奋进。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海河儿女奋发向上、忘我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他们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一起,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白方礼

他已经离开19年,至今依然感动中国。他就是白方礼,十几年如一日,靠蹬三轮车资助贫困生,用35万元捐款圆了300多个孩子的上学梦,他用无私大爱书写着新时代雷锋精神。

这位老人的生活极度俭苦:凉馒头就咸菜就是“食”,有时甚至去小店里捡别人吃剩的馄饨汤;砖头木板加大衣就是“床”;从火车站门前垃圾箱捡别人扔掉的衣服,就是“穿”……

“这张图片是1994年夏天拍的,我去找他,正好在李公楼桥下桥处看到他。烈日当头,他挥汗如雨,正一边蹬着三轮,一边撩起汗衫擦着头上的汗水。” ——摄影记者 李锦河

在天津站拉活,在河东、河北蹬车,为天津大学、红光中学、耀华中学等学校捐款……白方礼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却堪称传奇。

很多人不知道,白方礼也有“霸道”的一面。白老的女儿曾说,家里人不知多少次劝他回家住,但老人说一不二,认准了一件事,就是拉车赚钱,捐款。那时经常有跑供销的有拉零件的需求,十几二十公里的活儿太远太累,别人都不愿意拉,他直接站出来说:我拉!

他拉重活,只为能多捐几块钱。白方礼不善言辞,他都是在用近乎执拗的行动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他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学生们能从我做的小事上而努力学习,我高兴!”为了简单的一句话,他践行了十余年。

栗岩奇

自1986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后,栗岩奇累计献血300余次,总献血量近6万毫升。2020年5月,他牵头成立了天津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每天都会安排10多名志愿者到各采血点做志愿服务。

作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的队长,今年67岁的栗岩奇是天津人再熟悉不过的资深无偿献血者。在60岁之前,他献血31年,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和女儿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一家三口还签订了“去世后捐献器官和遗体”协议,成为天津市第一个“双捐”家庭。退休后,因年龄原因,栗岩奇无法再继续献血,又投身到志愿服务中。

到今年5月8日,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成立即将满四年。成员也从当初的四人发展至如今的600人。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绝大多数都有多次献血经历。每个星期,他们都会提前报名、排好班次,到各个献血点进行志愿服务。

栗岩奇说,献血是一个伟大而有意义的行为,他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团结在一起,愿意用自己的力量为献血事业做一份贡献,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张黎明

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7年,张黎明带领的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已发展成为由30个分队、400多名队员组成的常态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在“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签约的11个社区便民爱心卡上,张黎明的手机号码就印在上面,老弱孤残户遇到电力问题,可以随时打给他。被誉为“活地图”的他对每个小区乃至居民楼都轻车熟路。

37年来,不分昼夜、无论晴雨,随时出发是他的日常状态,无数个抢修现场留下了他的身影。

如今的张黎明,拥有诸多荣誉称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等。但他依然是那个皮肤黝黑、走路带风、手拿工具、随时出发,把解决百姓需求当作崇高使命的普通工人。

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张黎明不仅在电网抢修一线坚守37年,还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家喻户晓的“蓝领创客”。他常跟身边的人说:“只要是保证一线工人人身安全方向的研发,就是我们职工创新研发的方向;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是我们职工创新的方向。”

王辅成

王辅成是雷锋的“同龄”人,坚持志愿宣讲几十年,他常说“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他同雷锋一样将“把一切献给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用一生的时间去兑现。2019年,雷锋与王辅成均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多年来,王辅成全情投入、倾情奔走, 将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题,化作精彩的宣讲,把信念的种子播撒到一个个倾听者的心田……

王辅成说,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一位是雷锋。另一位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1982年,作为天津市劳动模范,王辅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座谈会。正是在这次会上,他遇到了吴运铎,并得到了吴老“把一切献给党——王辅成同志共勉”的珍贵签名。从此,“把一切献给党”这简短而不简单的6个字,成为王辅成的人生准则与崇高追求。

2001年10月,王辅成从天津师范大学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仍像从前那样忙碌。桌上的日历依旧密密麻麻,他奔走在宣讲“三观”的路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讲堂上,他的宣讲给很多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渐渐地,王辅成的宣讲声名远播,他的脚步也从天津延伸到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

不光是宣讲,在生活中王辅成也时时处处为青少年做榜样。每月他只给自己留几百元零花钱,钱攒到一定数额,就找机会捐出去。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爱心,也不愿意被捐助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多年来,王辅成把劳模补贴、各种奖励和自己每月的大部分零花钱,都用于助弱帮残,至今已经捐款50余万元。

回江涛

回江涛是619路公交车司机,全国首个“公交头等舱”创建者,事事处处从乘客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着自己的服务,成立“天津公交头等舱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服务,把爱从车厢延伸到了社会。

眼下,城市公交大多都是新能源车型,没有自带的轮椅坡道,为了解决特需乘客上车难的问题,回江涛一有空就上网查找资料,对材质、尺寸、承重进行多次调试,最终定制出兼具轻便和稳固特点的折叠无障碍坡道,有了这个小小的“神器”,特需乘客乘车便能畅通无阻。

除了无障碍坡道,在回江涛的车厢内,饮用热水、消毒液、口罩、小药箱、充电器、暖心坐垫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人性化服务在他的十米车厢内不断拓展和延伸。

“要在自己平凡的驾驶员岗位上,把为乘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作为努力方向,十米车厢虽小,人性化服务却得细,我们要对乘客多一点微笑、多一下搀扶、多一份关爱,让乘客在或长或短的出行中‘坐享幸福’。”回江涛表示。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

雷锋精神都犹如一座

巍然矗立的灯塔

不断放射夺目光芒

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来源:天津发布

审核:郦陈雪

编发:李 培

素材整理:施娇娇、陈卓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