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教母李琰:拒绝高薪回国执教,和王濛爱恨交加,人美心善

天下娱评 2024-01-17 14:02:08

在寒冷的冰面上,有一位速滑女王,她即使在状态并非最佳时,也能如闪电般划过冰面,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她就是王濛,2010年冬奥会的冠军得主。你是否想过,在这背后,是谁为她撑起了一片天?

比赛结束后,王濛两次深情地跪拜在一个人面前,那个人就是她的恩师李琰。这一跪,不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师徒情深的见证。想象一下,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王濛的心中充满了对李琰的感激和敬仰,而李琰的眼中也一定闪烁着骄傲和欣慰的光芒。

李琰,这位被誉为“短道速滑教母”的传奇教练,用她的智慧和执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速滑健儿在冰面上驰骋。她的执教能力毋庸置疑,王濛的成功只是她众多辉煌成就中的一笔。在李琰的带领下,中国短道速滑队一次次刷新纪录,一次次登上领奖台,为国争光。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19年,李琰卸任了中国短道速滑总教练的职务。但她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踏上了新的征程。那么,现在的李琰过得如何呢?她是否依然关注着那片曾经挥洒汗水的冰面?是否依然牵挂着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弟子?

冰上荣光背后的师徒纠葛:李琰与王濛

王濛和李琰两人的故事,如同冰面上的划痕,曲折又深刻。初识时,王濛对李琰的“中英交杂”口音颇为不满,觉得这位“海归”教练不够接地气。而李琰,看着年轻气盛的王濛,也看出了她身上的刺。

但师徒间的纠葛,远不止于此。王濛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个人——伊敏,那位陪伴她成长的教练。当李琰“空降”成为新教练时,王濛的内心是复杂的,她甚至将伊敏的离开归咎于李琰。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李琰为了回国执教,放弃了国外的高薪、舍弃了温馨的家庭,甚至放下了年仅两岁的女儿。她的回归,是为了那份对短道速滑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

李琰的职业生涯同样充满传奇。她曾在赛场上遭遇意外,命悬一线,腿上留下了47针的疤痕。医生告诉她,她可能再也无法站在赛场上了。但李琰没有放弃,她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在21岁时入选了国家队。

1988年,短道速滑还不是正式的比赛项目,但李琰代表中国出战,获得了表演赛的金牌。那一刻,她为中国短道速滑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冰上荣光,转身教练情牵祖国

当冬奥舞台首次为她敞开大门,那一年的李琰,26岁,已非巅峰之年的她,却为中国捧回了短道速滑的第一枚奖牌——银牌。而后,在世锦赛的征途上,她更是如破茧之蝶,斩获两金一银,书写了中国短道速滑的新篇章。

但荣光的背后,是旧疾的纠缠。当身体的警钟敲响,李琰不得不挥别那片她深爱的冰场。读书、工作,她尝试着新的生活,但心中那份对短道速滑的执着,始终如影随形。

直到1999年,斯洛伐克的邀请如一束光,照亮了李琰的教练之路。她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热情,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异国他乡,她以教练的身份再次与短道速滑紧密相连,带领队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让自己名声大噪。

而后的李琰,如同漂泊的蒲公英,先后飘至奥地利、美国,每一次的停留,都留下了她执教的辉煌。在美国的那三年,她更是站上了执教生涯的巅峰,作为美国国家队的主教练,她带领美国运动员打破了韩国男子短道速滑的垄断地位,让世界为之震惊。

但无论身在何处,李琰的心始终牵挂着祖国。当祖国的电话打来,尽管合同未了、家庭在外,但那句“国家需要你”,如同一道圣旨,让李琰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正是这份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短道速滑的无限热爱,让李琰在2010年冬奥会的赛场上收获了王濛那深深的一跪。那一跪,是感恩、是敬意、更是对李琰执教生涯的最高赞誉。

冠军教练的考验与荣耀

2007年的亚冬会,对刚回国的李琰来说,就像一块试金石。她面对的不仅是一场大型赛事,更是对她教练实力的严峻考验。时间紧迫,只有短短七个月,她需要对队伍进行全面摸底,且作为新官上任,她对待所有队员都一视同仁。

那时的王濛,已经是队里的尖子生,对于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新教练颇有微词。她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内心的不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次,王濛因为旧伤复发,痛得无法忍受,向李琰请假治疗。但李琰误以为王濛在故意装病,没有批准她的请假。这让王濛的怨愤达到了顶点,两人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就这样,针锋相对的两个人来到了亚冬会的赛场。那时,王濛的状态似乎并不在最佳,作为夺冠热门的她最终只拿到了季军。

赛后,她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是李琰没有给她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也没有进行赛前培训,国家队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她。这番话无疑将李琰推上了风口浪尖,“王濛炮轰李琰”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很多人开始质疑李琰的能力,甚至翻出她曾经在美国执教的历史,指责她是“叛徒”,回国后没有好好教导队员。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李琰担任美国主教练期间,她曾在冬奥会上带领队伍夺得冠军。但当美国国歌响起时,她选择了沉默。因为她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怎能容得下他国的国歌?

即使面对外国网友的抨击和诱惑,李琰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就是李琰,一个爱国、敬业的教练。

冰上烽火,师徒情深

王濛曾是个心直口快的东北大妞,豪迈的性格让她在队里人缘极好,但也因此惹来了不小的麻烦。一次冲动的发言,让她被误解为对国家队训练方案的不满,结果遭到了开除的处罚。那一刻,王濛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言有多么严重。

但命运的齿轮总是转动的。凭借着坚不可摧的实力,王濛再次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这一次,她更加成熟,也更深地体会到了教练李琰的良苦用心。

李琰,这位在冰上速滑界有着传奇色彩的女教练,不仅严格要求运动员们的训练,更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为“后妈”,因为她的关爱真的无处不在。

有一次,王濛临危受命,在队友刘秋宏因伤退赛后,独自扛起了中国队的大旗。面对巨大的压力,李琰坚定地站在了王濛的身边,给予她最强大的心理支持。那一年的短道速滑赛场,王濛如同战神一般,连夺500米、1000米以及3000米接力赛的冠军,创造了奇迹。

赛后,王濛深情地一跪在李琰面前,这一幕让无数人动容。她知道,这一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这位默默付出的教练。

但师徒之间,又怎会只有顺风顺水?王濛曾因一场“打架门”事件对李琰产生了误会和失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明白了李琰作为教练所肩负的重任和无奈。

李琰从未放弃过王濛,也从未对她的任何事情坐视不理。经过那一次的风波,师徒二人的关系更加深厚。

李琰不仅是王濛的教练,更是她的朋友、亲人。她培养出的不仅是一位位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更是一个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从冰上舞者到短道速滑的教母

她不仅是中国短道速滑的奠基者,更是让这项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幕后推手。想当年,作为运动员的李琰,在冰面上驰骋如风,每一次的冲刺都让人热血沸腾。但当她挂靴退役,却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反而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道路——教练。

刚开始,或许是为了延续自己那份对短道速滑的热爱和执着,李琰选择了留在赛场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需要你”这五个字,像一块磁铁,将李琰的心紧紧吸引。于是,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接过了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教鞭。

你可曾想过,当时的她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困难?但李琰就是李琰,她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用她的智慧和毅力,将中国短道速滑队打造成了一支无往不胜的王者队伍。在她的调教下,王濛、周洋等一代代短道速滑名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中国短道速滑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

如今,当我们回首李琰的职业生涯,不得不感叹:这位短道速滑的“教母”,真的是实至名归!她用她的热血和青春,为中国短道速滑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她那份对短道速滑的热爱和执着,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5 阅读:759

天下娱评

简介:专注于为大家分享最新娱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