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文化:为什么“自”字最初的意思是“鼻子”

大道知行 2024-05-22 12:19:27

表示鼻子的汉字,最初不是“鼻”,而是“自”。为什么自己的“自”跟鼻子有关呢?这要从“自”最初的字形说起。

“自”的字形演变

“自”的甲骨文字形,像人的鼻子的形状,上有鼻梁,下有鼻孔,中间的横画很像鼻子上的纹路,不过也可能只是装饰性笔画而已。

“自”最初的意思是“鼻子”。甲骨卜辞中即有用例。许慎《说文解字》:“自,鼻也,像鼻形。”不过,它的这个意思仅仅停留在古代。现在,则可以通过由它构成的字观察到,比如“息”和“臭”。“息”表示“呼吸、气息”的含义显然跟鼻子有关。至于“臭”,因为古人很早就观察到狗的嗅觉非常灵敏,所以用“自”加“犬”来表示用鼻子辨别气味,读音是xiù,不过,这个意思后来主要由“嗅”来承担了。

唐代赵福绘《犹图》(局部)

那么,表示“鼻子”的“自”和自己是怎么产生关联的呢?

一种较为通行的说法是,由于人在指称自己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用手指向自己鼻子的动作,于是,“自”就有了“自己”的意思。

不过,也有意见认为,这仅仅是由于“鼻”和“自”在读音上的联系而借用了“自”的字形而已。后来,因为“自”有了这种新的含义,所以“鼻子”的意思就由在它的基础上另造的“鼻”字来承担了。

“自”表示“自己”,从古至今用例很多。《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意是说,能够了解、认识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而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人,则是高明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秦王见荆轲手执匕首,惊骇异常,挺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

由指“自己”,“自”进一步又表示“亲自”的意思。《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史记·萧相国世家》:“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高祖自将”意思是汉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

再回到“自”最初表示鼻子的意义线索上来。一方面,鼻子对于维持人体生命力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内逐渐成形过程中,鼻子是最先形成的器官之一,因此,它意味着人体之本、机体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自”后来就有了跟“起始、开端、起源”等相关的含义。《韩非子·心度》:“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其中的“自”就是“源头、开始”的意思。《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知道细微的末节会导致显著的后果。“自”在这里表示“起源、起源的地方”。成语“其来有自”意思是事情的发生、发展有其来由,并非偶然。

起始的就是本来的,所以,“自”又能表示“本是、本来”的意思。东汉王充《论衡·问孔》:“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起始的、本来的,意味着事物本身就是这样,也就是“自然、当然”的意思。《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字面意思是说,我无所作为,那么老百姓自然就得到教化,实际上是说要顺应天下大势去治理天下。《韩非子·五蠹》:“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因此说,不必推行厚赏重罚,社会自然得到治理。

由“开端”的意思,“自”进一步又发展出“从、由”的意思,引出行为动作的时间、处所、来源等。《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唐代王维《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再如,“自此、自古以来”等。“自”进一步还能引出行为动作的原因,相当于“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