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那么大,当初“九段线”是谁设计的,为何能获得国际认可

给你壹点料 2024-05-25 11:14:4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和梦想。而在这片蔚蓝的海域上,“九段线”就像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着中国的海洋权益。

但大家真的了解“九段线”吗?这条看似简单的线,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是谁绘制了它?它又是如何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

南海的前世今生

南海这片蔚蓝色的水域,可不是一汪普通的海水,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如今资源丰富的“聚宝盆”,南海的前世今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早在唐宋时期,南海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那时候无数满载着丝绸、瓷器和茶叶的商船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一路南下,经南海驶向东南亚,印度洋,甚至远达非洲大陆。

南海可以说是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繁荣景象,也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胸怀。

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将南海航线推向了巅峰。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技术先进,途经南海,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但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南海这片宁静的海域也一度陷入动荡。殖民者们觊觎南海的丰富资源,想要把南海据为己有,南海周边国家也纷纷提出领土主权要求,局势变得复杂而敏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53年更是明确了中国在南海的海域范围。

如今的南海,不仅是重要的国际航道,更是资源丰富的“聚宝盆”。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

南海的开发利用,对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九段线”的出现

而“九段线”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我国知道南海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价值,想要明确规划出南海的范围,但是“九段线”的确定还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

早在20世纪初,积贫积弱的中国无力顾及南海,私人出版的地图上开始出现南海断续线,最初只是一条模糊的长弧形线,想要圈画出中国在南海的传统疆域。

1933年法国侵占中国南海的九小岛,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随后出版的地图中,这条线向南延伸,把九小岛明确纳入其中,表明了中国寸土不让的决心。

两年后中国政府正式出版了官方地图,南海诸岛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宣示着中国的主权。但这时的断续线,仍然是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缺乏具体的地理坐标和划定依据。

为了更加清晰地界定南海主权范围,1947年中国政府开展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南海诸岛的命名和断续线的划定。

当时的内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对散落在南海的172个岛屿,礁盘和沙洲进行了标准命名,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昭示天下。

为了更精确地界定海域范围,当时的地理学家和测绘专家,参考了历史文献,航海记录,国际惯例等多种资料,最终确定了11条断续线,把中国在南海的领海范围囊括其中。这就是最初的“U”形断续线,也是“九段线”的雏形。

11条断续线的划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结果。

1947年中国政府将这份标注有11条断续线的地图正式公布,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默认和承认。1953年考虑到北部湾的特殊地理情况,中国政府将11条断续线调整为9条,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九段线”。

这一调整,并不是对南海主权范围的缩减,而是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分。“九段线”的诞生,清晰地界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海范围,为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九段线”背后的功臣

要知道的是“九段线”的确定和出现,并非某一位伟人的灵光乍现,而是一群默默奉献的英雄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194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南海诸岛进行标准命名和划界,这项任务落在了内政部地理司的肩上。

当时的地理司司长是傅角今,他带领着一支年轻的团队,开始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古代地图,航海图和地方志,查阅了中外文献中关于南海的记载,甚至走访了世代在南海捕鱼的老渔民,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民间资料。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最终确定了172个南海岛礁的标准名称,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

为了更精确地划定海域范围,他们参考了国际惯例,借鉴了当时国际上通用的“扇形线”划界法,并根据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和航线,以及岛礁之间的地理联系,反复研究,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11条断续线,也就是“九段线”的雏形。

1947年12月,标注有11条断续线的新版中国地图正式公布,并被送往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相继标注了这条线,默认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范围。那么为何“九段线”会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享有维护自身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正当权利。

而“九段线”的划定,正是基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议的历史性主权,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当时的南海周边国家,大多还没有独立,说白了,也没有办法对“九段线”提出异议。而西方列强,虽然在南海地区拥有殖民利益,但二战后,他们自身的处境也十分微妙。

经历了战争的创伤,他们急需重建家园,恢复元气,不愿再卷入新的地区冲突。国际社会呼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倡导和平与合作,西方列强也不得不顾及自身的国际形象,不敢公然挑战战后秩序,公开支持法国等国继续维持殖民统治。

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西方列强不愿因为南海问题而得罪这个东方大国。

虽然尽管他们对“九段线”的划定心存芥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默认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范围。可以说“九段线”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然结果。

“九段线”引发争议

虽然“九段线”存在多年,但是近年来,这条线频频引发世界各国的争议。可是既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呢?

简单来说,“九段线”是中国对南海海域权益的一种主张,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但这条线画得相当“写意”,既没有明确的经纬度坐标,也没有说明究竟代表领海基线,国界线还是其他界线。

这就好像在一张世界地图上,用粗笔画了个圈,然后说:“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我的”。

可想而知,这种说法很难让其他国家信服。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南海的活动日益活跃,一些国家对“九段线”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他们认为,这种基于历史的“圈地”行为缺乏国际法依据。

而且“九段线”本身的模糊性也给地区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更是加剧了国家间的猜忌和摩擦。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把“九段线”的争议摆上了国际法庭。他们想要借助国际仲裁的力量,挑战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

经过漫长的等待,2016年7月,仲裁庭终于做出了最终裁决。仲裁庭宣称,中国对“九段线”内资源的历史性权利主张缺乏国际法依据。

面对这样的裁决结果,中国政府自然不能接受。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回应,表明了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南海权益的决心。

他们指出,仲裁庭的做法完全是越俎代庖,裁决结果毫无效力可言,中国也绝不承认。事实上除了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案,“九段线”还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争议。

越南也对“九段线”提出了抗议,并与中国在南海部分海域存在主权争议。一些域外国家也介入南海问题,试图利用“九段线”问题遏制中国的发展。

但是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任何企图借“九段线”问题挑起事端,遏制中国的图谋,都注定是徒劳的。

结语

“九段线”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选择,它清晰地界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海范围,也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如今南海风云变幻,西方国家频频质疑“九段线”,无非是想要借此插手南海事务,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但是历史不容篡改,主权不容侵犯,谁也不要想挑战中国的主权问题,我们绝不会退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九段线

王毅:中国与部分国家存在的南沙争议焦点不是九段线——2015-08-03

0 阅读:0

给你壹点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