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罗湖口岸做跨境学童调研时,我站在深圳河铁桥上,看着港铁列车载着背双肩包的孩童驶向粉岭。那时的我绝不会想到,10年后自己会捧着印有紫荆花图案的身份证,在维港的星光大道看晨跑的外企高管与练太极的阿婆身影交错。
1980年代每天三趟的鲜活农产品专列,让香港市民的菜篮子盛满内地温情。这种血脉相连的共生关系,在CEPA协议签署时已演变为制度化的经济动脉。
如今,香港正向内地人才敞开大门!
香港身份带来的红利确实令人心动拿到香港身份,并不会影响我的内地户口、生活和事业,相反,它让我能够在两地之间自由穿梭,享受两地的资源和机遇。我的孩子可以接受国际教育,享受15年免费的公立教育,可凭DSE成绩直通全球300多所高校,这是我为两岁女儿准备的最特殊礼物。
而真正让我惊喜的是香港税制的"精妙",年薪百万仅需缴纳8.4%的个税,这种对知识价值的尊重让我倍感振奋。
优才:本科,无犯罪记录,满足6项人才标准
高才:A类(年收入达250万港币),B类(名校毕业,3年工作经验),C类(名校毕业,工作经验少于3年)
专才:获得香港公司聘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
进修:申请香港一年制硕士
投资:投入3000万港元,分别为金融资产和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
当然,获得香港身份也并非没有挑战真正落地生活后才发现,港式文化是碗需要细品的鸳鸯奶茶。在湾仔街市买餸要听懂"廿蚊斤"的报价,在茶餐厅下单要适应"飞沙走奶"的行话。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昂,竞争压力巨大,真的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适应能力。
2024年,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才入境计划的签证获批总量达到了14万宗,这背后是湾区融合带来的身份认知革命。
我常对咨询者说:香港身份不是终点,而是打开国际视野的棱镜。这个选择的价值不在证件本身,而在于它赋予你重新定义人生坐标的勇气。当我在科学园的创客空间看到内地团队用香港平台对接东南亚市场时,愈发理解这个身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特殊价值。
若您对 “香港身份” 感兴趣,可以【点击头像】,一对一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