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五一”假期将至,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称,春夏季是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登革热、疟疾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旅途中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等防护措施。
“四月医院蛇虫咬伤专科门诊已接诊了200多例患者,其中各类虫咬伤占80%以上。”4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丞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每年4月到11月都是虫咬伤的高发季节,需要警惕蜂蜇伤、蜘蛛咬伤、蜱虫叮咬、蜈蚣咬伤等情况。

4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袁丞达(左一)查看患者情况。受访者供图
“虫咬伤中近一半都是蜂蜇伤患者。”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医生孟泽彬介绍,曾有市民在游览公园时试图清理马蜂窝,因处理不当导致马蜂四散叮人,当晚二十余名患者因被蜂蜇伤前来就诊。其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蜘蛛咬伤,除了户外出行,过夜晾晒的衣服直接上身也可能招致蜘蛛。“此外,蛇虫咬伤除了可能导致局部的肿胀疼痛,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凝血功能破坏、多脏器衰竭等。”
除了日常接触的虫咬伤,还需要注意特殊蚊媒传染病。根据中疾控提醒,春夏期间登革热、疟疾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登革热在部分南方省份由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将上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报告病例数和波及省份将有所增加。
“当前广州已经出现了登革热的散发病例,如果前往天气较热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格外小心感染登革热。”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提醒,夜晚出门可以穿上长裤、长袖进行防护,或者使用昆虫驱避剂提前防范。
袁丞达建议,“五一”出行尽量不要钻入灌木丛,进门前可检查是否携虫回家,如果要进入草丛活动可以先“打草惊蛇”,远离马蜂窝、蚁窝等虫蚁聚集地,一旦被咬伤或出现不明疼痛、发热应立即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