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死赵国亡,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赵王为什么还非杀李牧?

观图文读历史 2024-05-23 21:04:44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回看战国那段历史,对于秦朝能够一统天下,后人总结出了一条非常在理的言论:李牧死,赵国亡;赵国亡,六国灭。

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李牧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正是因为有李牧的存在,才给秦国的统一之路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可以说李牧的死亡,影响的不止有赵国的命运,连带着六国的命运都受到了影响,最终无一国能逃过被秦国统一。

既然李牧和赵国存在着共存亡的关系,为何赵王却还要执意将李牧给处死呢?

李牧是如今的河北邢台人,作为战国末期的著名将领,李牧确实是一位天才军事家,并且创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

在预防匈奴南下入侵时,李牧曾带兵在边境驻守,当时李牧的权利就可以用手眼通天来形容了。

据说只要是为了边防需要采取措施,李牧可以随意调整地方官吏。甚至连向赵王汇报都不需要,在边境他的命令比赵王还大。

为了提高手下将士们的作战能力,隔几天他就要杀些牲畜,宰牛吃肉犒劳将士们。

跟着李牧混,顿顿能够吃饱饭,隔几天还能沾点荤腥,过过嘴瘾,在当时那个贫困的社会,这个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

正是有李牧对将士们的宠爱,这些将士才会愿意追随李牧奋勇杀敌,别看在饮食上李牧对将士非常放肆,让他们吃饱喝足。

但是一旦到了训练场上,李牧就会换成另外一副面孔,带着军队刻苦训练,有着严苛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匈奴来入侵的话,一般人只会选择出击迎敌,和敌人来一场硬碰硬的殊死搏斗。李牧却不一样,他对将士们下令,如果遇到匈奴入侵,立马就退回营垒执防守。

将士们按照李牧吩咐的执行,采取防守避战的策略,虽然并没有将匈奴彻底赶跑,但是却也没有让匈奴占到什么便宜。

看到李牧长期采取避战的策略,不仅大大助长了匈奴的嚣张气焰,也让国内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对李牧议论纷纷,认为李牧太过怯弱,丢失了赵国的面子。

赵孝成王得知后非常气愤,直接下令把李牧调离边境,重新派遣其他武将到边境主持大局。

换了帅,原本李牧制定的军令也就不复存在了,当新的将领来到边境后,只要匈奴前来进犯,必然会派出人马与其展开一番殊死搏斗。

之前在李牧的要求下,将士们只能采用防守和那些匈奴小打小闹,终于有了出门迎战的机会,将士们都跃跃欲试,想要和匈奴比试比试。

没想到赵国的军队面对匈奴却屡战屡败,边境地区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这时所有人才明白自身实力与匈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也恍然大悟之前李牧的决策是多么明智,为了不让损害继续扩大,赵孝成王决定派李牧重新掌管边境。

但是李牧也有武将的气性,当初自己干的好好的,却遭到无端的猜忌和责备,如今边境受损,终于才知道他的好,未免有点太晚了。

如果就这么乖乖回去赴任,那么他李牧堂堂一代名将的面子往哪放,于是李牧便委婉的告诉赵王,自己卧病在床连门都出不去。

赵王又岂不知李牧在使性子,于是三番五次来找李牧,终于才打动李牧重新回到边境领兵。

有了之前的交涉,匈奴的人并没有把李牧放在眼里,依然以为他还是那个只会防守的缩头乌龟。

但这次李牧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重新领兵之后,李牧先是佯装采取避战的策略,匈奴却并不知道,以为李牧还像以前那样,于是匈奴在进攻时就放松警惕了。

但是匈奴不知道,李牧就是在等这个机会,眼看着时机已经成熟,李牧先是带领着一部分将士们假装连连败退,将匈奴的大部队一步步吸引。

最后到了包围圈之后,赵国提前埋伏好的士兵立马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没有防备的匈奴死伤惨重,大败而归,这次直接就能够匈奴元气重伤。

打了个大胜仗,李牧直接一鼓作气,将周边的几个部落全部赶跑,给赵国制造了长达十几年的和平时期,靠着击败匈奴李牧一战成名。

当年长平之战结束后,40多万赵国士兵被坑杀,原本还能稍微和秦国掰掰手腕的赵国,实力直接受到了腰斩,只剩下老弱病残在苦苦支撑。

秦国的统一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但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却又苦苦支撑了四十多年,不仅没有让秦国那么快得逞,反而还让秦国吃了不少亏。

最后带领赵国苦苦支撑的,正是赵国最后一个名将李牧。

既然李牧如此有才能,为何赵王还要将李牧杀掉,导致赵国无人可用,最终一步步被秦国吞并呢?

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李牧有点太过于恃才傲物,仗着自己的能力出众,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其中也包括赵王。

古代一直有个词语叫做君臣有别,当边境遭到匈奴破坏后,赵王已经意识到是自己换将导致的结果,并且愿意承认错误让李牧重新领兵。

但是李牧却一而再再而三推辞,虽然最后还是答应了领兵,但是接二连三的推辞还是让赵王心里产生了隔阂,推辞的如果过了那个程度,就会让赵王感到丢面子。

试问一个武将随便让王丢面子,那么这个武将的胆子之大该有多大,在王面前,最基本的尊敬和敬畏还是要有的,否则就会让王感到威胁,而李牧就让赵王有了这种感觉。

这种威胁甚至比秦朝灭国的威胁还要大,所以才会将李牧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面对秦国使出的离间计,难道真的是赵王人傻看不出来吗,其实并不是离间计有多高明,而是赵王本身就已经对李牧有了杀心。

于是才会将计就计,夺了李牧的兵权赐李牧一死。

其实结合李牧的经历不难发现,李牧和岳飞的遭遇有点相似,都是功高盖主遭到了帝王的嫉妒设计陷害。身为一代名将,李牧的遭遇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2 阅读:420
评论列表
  • 2024-05-24 19:24

    小便,胡言乱语

  • 2024-05-23 21:42

    不杀的话,赵国就要易主了[哭笑不得]连国君之位都不保了[哭笑不得]

观图文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