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怎么办?骨科医生告诉你正确的处理方式

德济脑科 2024-05-17 15:07:33

春日阳光不燥,微风正好,人们迫不及待地换上轻便的运动装,前往公园健身,去乡间踏青、爬山、露营,在运动场上奔跑、跳跃、挥洒汗水。然而,有时稍有不慎,“崴脚”的意外就可能发生了。

平常所说的“崴脚”,其损伤发生在下肢小腿和足连接处的踝关节周围。多块骨骼在此处组合成关节,周围靠韧带连接加强,韧带也就是俗称的“筋”。在跑、跳、扭转、攀爬、下坡以及在不平整的场地活动等情况下,易发生“崴脚”事件。

崴脚后第一时间怎么处理?

首先,极为重要的是缓解疼痛,避免再次伤害。崴脚后,韧带以及骨骼中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受伤害,此时再活动或再走路,会加剧疼痛,使关节韧带再受伤。倘若存在骨折,还可造成骨块移位,或者因关节不稳再次摔倒,损伤其他部位。

其次,进行冷敷。在踝关节的周围,有着丰富的血管供应,崴脚时,这些血管也会被撕破,从而导致局部肿胀。千万不要热敷,而是要选择冰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血液的流出进一步减少,起到止血和减轻肿胀的作用。冷敷可以用冰袋,冻成冰的瓶装水,冰棒雪糕之类的,外面用毛巾或衣物裹上,再放在受伤的足踝关节周围均匀冰敷。这样是为了防止冻伤,同时,冰敷的时间,一般来说是20~30分钟,可以间隔半个小时再冰敷一次。

第三,在进行了冰敷等初步处理后,接着进行包扎或固定以及抬高。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等物品,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不仅有助于减少出血,还能进一步加快康复速度。

同时,抬高患肢也非常重要,将受伤的脚或腿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淤血现象。在抬高患肢时,确保下体舒适且稳定,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包扎的松紧度要适中,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可能失去加压的效果。固定可以用支具、硬质护踝,在野外可以用身边的硬纸板,如果有关节的反常活动可以就地取材,木杆树枝、竹竿包裹上衣物或毛巾等进行临时固定以减轻疼痛。

第四,及时到就近的医院、诊所等,找专业的医生处置。到医院后一般情况下需要拍X光片,有时甚至需要进行CT检查,如此可以发现微小的、隐匿的骨折,或关节移位不稳。没有发现骨折并不能说明损伤不严重,关节周围的韧带,软骨等的损伤被及时、正确的对待同样重要,所以有时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崴脚之后,充分的休息是康复的基石。这里的休息并非完全静止不动,而是指进行适度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勾脚、抬腿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患肢进行固定、冰敷以及加压抬高等处理措施,大多数情况下,踝关节扭伤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供稿:上海德济医院骨科 何博主任

0 阅读:0

德济脑科

简介:上海德济医院为联想控股集团所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