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防治恶性肿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博锋聊健康 2024-05-01 08:45:27

恶性肿瘤是一类病因病机复杂,病位可遍及全身,病理组织学分型多样,生存期相对较短的慢性疾病。中医对肿瘤的探索已有数千年历史,对肿瘤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了以“正虚邪实”为基本病机,以“虚、痰、毒、瘀”为基本病理因素,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贯穿始终,在恶性肿瘤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作用如下:

一、防治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乳腺结节、肺结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息肉、子宫颈慢性炎症等,这些慢性疾病若长期存在少数可能转变为癌。中医独特的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癌前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癌前病变是否发生恶性癌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取决于个体正气的差异,《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中医提倡防治癌前病变应该做到调情志、节饮食、适运动、顺四时,同时针对不同的癌前病变进行辨证论治,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法,由此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防范于未然。

二、增效减毒

增效减毒是指根据扶正祛邪的原则,以提高西医治法(如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的敏感性及疗效,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为目的的临床治疗方法。在西医治疗期间辅助应用中医药治疗能有效起到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通过益气补血、健脾益肾,能够减轻气短、乏力、贫血等不良反应;通过健脾益胃,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通过补养肝肾,有益于减轻肝肾功能损害、听力下降及生殖系统不良反应;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有利于缓解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局部皮损等不良反应。

三、控制肿瘤及减少复发转移

控制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部分,临床主要以清热解毒法及软坚散结法抗肿瘤,同时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依据具体辨证兼行化痰祛湿及活血祛瘀等法,发挥控制肿瘤及减少复发转移的作用。清热解毒法通过清泻邪热,解毒散结,直接杀灭、抑制热毒蕴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以减少其复发转移;软坚散结法是指运用软坚类药物治疗痰、瘀、积滞所致的微瘕结肿等有形实邪的方法,临床中应用软坚散结法,能够起到攻坚消瘤、抑制瘤体生长、减少复发转移的作用。

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在恶性肿瘤发展及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一方面经受肿瘤病邪的侵害,另一方面接受可能造成一定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治疗,使机体脏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当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下降、易感冒、体力不足、乏力、贫血、无食欲、失眠、体重下降等表现时,宜应用中医药扶正培本法,通过补肾益气,调节代谢及生理功能活动,固护全身元阳之气;调养脾胃,增进食欲,促进水谷精微运化与输布加强营养吸收利用;益气固表,养阴补血,以防治感冒、贫血、乏力等症状。立足整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五、改善内环境

改善内环境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部分,中医治疗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调节内环境作用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近年来,炎症已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新特征之一。中医理论认为炎症多为实热之邪,以清热解毒法进行抗炎治疗,清泻实热、泻火解毒、消肿散结,控制或消除急慢性炎症,同时亦能够改善因炎症导致的不良局部微环境,消除对肿瘤的不利影响。再如痰湿浊邪阻滞脏腑经络,导致体内痰浊壅滞,气机不畅,形成促进肿瘤生长与进展的不良内环境,应用化痰祛湿法导滞通络,化痰散结,疏通全身气机,改善痰湿内环境,以消除对恶性肿瘤的不利影响。

中医防治恶性肿瘤立足整体调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贯穿于肿瘤治疗全过程,按肿瘤发生发展规律进行防治,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增效减毒,控制肿瘤,减少复发转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内环境,延缓疾病进展,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简介

李伟明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一病区

中国肿瘤学会CSCO会员

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

河南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

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课题2项,河南省拔尖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

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2篇,论著5部

0 阅读:11

博锋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