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吃”碳又“吐”油

纵览新闻 2024-05-26 08:10:26

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吃”碳又“吐”油

把二氧化碳埋在地底下

5月20日,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工程技术研究所CCUS项目技术员侯东星(右一)和同事正在检查注气井。 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贾楠、马朝丽 通讯员韩琪)“启泵!”5月20日9时,一声指令后,位于河北省河间市的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八里西潜山油藏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先导试验站内,3台注气泵轰鸣声响起。地下管道内,巨大的压力驱动液态二氧化碳涌向各个注气井。

“油压稳定。”距离试验站500米的马30-10注气井作业现场,岗位长王国庆盯着压力表,不时用手机记录数据。“这说明从试验站输送过来的液态二氧化碳,正顺畅地注入地下。”他说。

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如何被埋到地下?

潜山油藏作为华北油田前期开发的主力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特殊的地质结构,加之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开采,依靠传统开采方式很难驱出地层中的剩余油。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为华北油田打开了绿色转型新思路。2021年7月,华北油田在河间市启动八里西潜山油藏CCUS先导试验项目,这成为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

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工程技术研究所CCUS项目技术员侯东星说,二氧化碳在地层条件下易与原油混相,将其注入油层,可大幅提高驱油效率,让“躲藏”在岩层缝隙中的原油现身,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埋存。

一辆辆满载液态二氧化碳的槽罐车缓缓驶入储碳区。压注设备陆续启动,将车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打入白色的储存罐中。在试验站,每天有几十辆槽罐车,将从周边化工厂收集的二氧化碳运到这里。

“吃”进二氧化碳,“吐”出石油。该项目自2022年底启动注气工作以来,累计注入二氧化碳8.3万吨,增油1.7万吨。

试验站内,伴生气捕集回注项目建设正酣。侯东星介绍,一次采油后,会有一部分二氧化碳随原油一块采出。伴生气捕集回注项目建成后,“逃逸”的二氧化碳会被回收处理,再注回油井,最终使封存率接近100%。

潜山油藏开展CCUS项目在国内尚属首次。项目主要设计人员之一、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所所长曾庆桥带领团队最近在攻坚新课题——为地下油藏建立精细化数字动态模型。有了它,可以实时跟踪现场施工动态,精准定位地下流体界面,预测开采效果。

按照规划,项目设计周期内,将实现二氧化碳封存800余万吨,增油超300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植树7000万棵或5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在曾庆桥看来,更长远的意义在于,先导试验项目的成功经验,可在河北同类型油藏中进行工业化推广,这将为河北省碳减排腾出广阔空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