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之源:因为甬山,而名甬江,因为甬江,所以甬城

Trip在路上 2024-02-23 16:14:06

宁波,简称“甬”,也叫甬城。

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最早始于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宁波这块地方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这段历史,在《国语·越语》和左丘明的《左传》都有记载说:“请使吴王居甬东。”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史料中的“甬”就是指宁波,而“甬东”就是指舟山岛。宁波

宁波、甬水在越国的位置

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

甬江,由奉化江与姚江交汇而成。奉化江更是源远流长,汇聚了剡江、东江、县江、鄞江等众多支流,这些支流均源于四明山脉,为奉化江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追溯奉化江之源,便是探寻甬江之源,甬江之源又因流经甬山而来。

甬山就是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海拔182米,它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属于奉化,山北则是鄞州(现海曙区)地界。

据《奉化志》记载,甬山得名是这座山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

甬山胜景入口

晋代玄学家郭璞曾云游甬山,俯瞰剡水九曲,东望平原如锦、远山连绵,叹曰:“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

不愧是玄学大师,果然一语中的。大约500年后,也就是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正式在宁波三江口建城,谓之“明州”。从此,宁波开启海上丝路起点,位列中国四大港口;两宋成为进士之乡;明清到民国,宁波帮纵横中国商界……今天的宁波更加光彩夺目。

甬山地质为火成岩丹霞地貌。在清人所著的《四明谈助》中,它被描述为“自趾至巅皆石,突兀离奇,如巨灵布武”,其雄伟壮丽之景可见一斑,每块石头都仿佛蕴含着灵性。山上有古塔、古寺、雅亭、幽洞等古迹,构成了二十四景七十二洞天的胜景。

古塔是寿峰塔,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初为军事设施,用以瞭望狼烟,守护一方安宁。后来作为风水塔,寓意着祈福与吉祥。在《奉化县补义志》中便有记载:“后唐童左丞(童义)于甬山将尽处筑塔,以便瞭望狼烟,而备一邑文峰。”

寿峰塔

历代文人墨客对寿峰塔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题咏。清儒学之士蒋翼清的《甬山高塔》诗中写道:“山头突兀,昂耸太空。雾迷文峰秀,烟冲警信通。夜顶明星探碧汉,朝迎嫩日带轻虹。”形象地描绘了寿峰塔的雄伟壮观,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而今,寿峰塔与奉化南山得瑞峰塔遥相呼应,被称为“姐妹塔”,共同守护着奉化这片热土。

古寺是白雀寺,据《奉化市志》记载,白雀寺的开山祖师是南北朝的智顗大师。智顗大师被天台宗奉为四大祖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真正创立者,他一生建造了三十多个寺庙,白雀寺就是其中的一座。

白雀寺

白雀寺曾与雪窦寺、岳林寺、青莲讲寺并称为奉化四大名寺,门楼上有蒋介石所书的“四明胜迹”和于右任题写的“甬山白雀寺”。 上世纪六七年代,白雀寺、寿峰塔以及门楼均被毁,沦为残垣断壁,荒草萋萋。直到1984年,重修寺和塔,并建碑亭一座,记录着过往今来。千年古刹其中兴废坎坷令人追思。

门楼

雅亭是一座位于甬山山腰的白色凉亭。这座亭子建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六根石柱支撑着顶棚,气势恢宏。凉亭建于民国二十四年,亭梁上刻有白雀寺住持悟静法师所撰写的建亭小记,其中附有当年建亭修路捐款人名单,其中包括蒋介石胞妹蒋瑞莲的名字。在六根石柱上,有四副精美的楹联,其中有一副落款为“洒脱衲子也空”所撰写的楹联:“净土有真才实学工夫,坐卧居行惟念佛;一亭具四面八方气象,雨风雪月总宜人。”这幅楹联表达了佛教修行者对净土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白雀亭

幽洞是梅福洞,系汉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为抗王莽的专政,便辞官弃家在甬山之阳听莺悟道。据传东晋道炼丹家葛洪也曾在此的天然岩洞头陀岩炼丹。如今这里成为了清水庵的圣地,庵内有葛仙翁殿,香火鼎盛。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正如甬山虽小,却蕴含着宁波之源的魅力。若想真正领略甬城的韵味,探寻宁波之根,就要到甬山,在这里感受宁波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

旅行小贴士:

地址:宁波市奉化区江口镇

交通:自驾导航搜索“甬山白雀寺”,景区有免费停车场。公共交通,宁波987路到塔山站下,奉化206路241路到江口站下。

门票:免费。

文图/原创,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转载请联系授权

2 阅读:209

Trip在路上

简介:专注旅游和交通出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