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团长被俘,自愿潜伏到卧底,建国后为何当工人?

兵说视界 2024-03-06 11:55:47

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搬运必究

八路军时期的团长,到1955年大授衔,通常是上将中将。

但还有一位团长很特别,他卧底敌军,作出特殊贡献,人生命运却异常均坎坷。

他叫张子元,河北博野人,早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

抗战爆发后,他和河北老乡张仲瀚组建了一支有名的抗日武装“博野民军”(后来改编为“民众抗战自卫军”)。

张仲瀚任民军司令,张子元任副司令兼一团团长。

张仲瀚已经有4年党龄,张子元对此心知肚明,坚定追随。

张子元转战敌后,跟日军作战,为冀中十分区建立大清河北根据地立下了功劳。

1940年,八路军冀中警备旅成立,旅长为王长江,下辖3个团。

“民众抗战自卫军”(博野民军)编为警备旅一团,张子元众望所归,任一团团长。

这时候的他,已经正式入党。

正当他率领部队奋勇杀敌的时候,他的人生转折点到了。

1942年5月初,华北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起了规模空前的“五一大扫荡”。

5月3日,张子元接到冀中军区副参谋长沙克的电话,说日军要来了,党、政、军机关要疏散,冀中区警卫营和公安支队的2000人是新组建的,战斗力弱,要张子元带一部分战斗骨干指挥这支队伍,不惜代价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张子元毫不犹豫:“保证完成任务!”

这天晚上,张子元收到情报,说第二天敌人要来深南“扫荡”,兵力上万,还会出动飞机坦克。

不光如此,华北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坐镇指挥。

张子元连夜开会,同警卫营长、公安大队长一起商讨对策。

由于敌强我弱,实力严重不对等,正面迎战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

【侵华日军资料图】

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避敌锋芒,连夜把队伍拉到石德路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张子元急急忙忙找上级领导汇报时,上级却大发雷霆:“你是胆小鬼,被敌人吓倒了。”

“说谁胆小鬼?”张子元火了,血性军人,最恨别人说自己胆小。张子元打了十多年的仗,还没有人这么说过他。

“畏敌如虎,就是胆小鬼。”上级说道。

张子元额头青筋暴跳,攥紧了拳头。

上级的手不由自主摸向腰间的手枪,眼看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在场的人急忙劝说,二人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张子元毕竟是党员,还是一名指挥员,明白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道理。

他按照上级指示,将部队留在路北,果然遭敌人包围,形势万分危急。

为了保存实力,这时候冀中军区主力和机关已经离开,7个月后才回到晋察冀根据地。

张子元指挥的部队没有实战经验,还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苦战数天,还是避免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张子元也在战斗身中数弹,昏迷了过去。

当他醒来的时候,人已经在敌人据点了。

身边站着一个人,他很熟悉。

此人是伪军连长卢绍基,原来是河北民军的一名连长。

他投敌的时候,张子元还追过他,差点将他打死。

真是冤家路窄,张子元想。

卢绍基说了一句话,让张子元震惊:“张大哥,别人要是问你,就说是伙夫,不能暴露真实身份。”

原来,卢绍基投敌之后混得并不好,他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并没有向日军报告张子元的身份,而是把张子元藏到了和乐寺的一座炮楼里。

得知张子元被俘,冀中军区和冀中警备旅的领导心急如焚,派出情报员想方设法打听消息,准备营救。

几天后,和乐寺炮楼里出现了一名戴草帽的汉子,他来到张子元彻底卧室,激动地说:

“张团长,终于找到你了,跟我回去吧。”

“你是何人?”张子元警觉地问。

“我是冀中军区外勤组长王世武,是情报处处长张存实派我来的,我的公开身份是驻石日军110师团的谍报员。”

“我不走!”张子元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说出这么一句话。

这场战斗,由于被上级斥责,导致严重后果,自己堂堂一个团长还被俘,还有什么脸回到原来的部队去呢?

起初,王世武苦口婆心劝说,但张子元的思想转不过弯。

无奈之下,他对张子元说:“如果你不想回部队,就跟我在石家庄做情报工作吧。”

“那好吧。”张子元思索片刻后说道,“不过,你说了不算,要报请冀中的主要领导吕正操、程子华,他们要同意。”

【吕正操】

1942年11月,领导的指示下来了,同意张子元打入石家庄日军情报部门,做地下工作。

就这样,张子元开始了自己的卧底生涯。日军谍报班长河野对张子元进行考察之后,让他出任情报组长,负责情报分析。

在王世武的领导下,张子元主要做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糊弄敌人,把有用的情报说成无用的;再一个是搜集对我军有用的情报,由王世武传递给八路军。

张子元非常努力,他决心把自己在战斗中的指挥过错弥补过来,抗战胜利的时候再凯旋归队。

他不知道的是,危险悄悄降临。

卧底的身份本身十分危险,一般都是单线联系,张子元打入敌人情报机构的决定,只有冀中情报处和相关领导知道,别的部门一无所知。

有的人见张子元不归队,以为他投敌了,冀中区公安局长张国俭对股长王子兴说:“你打入石家庄日军内部,如果张子元投敌,就地除掉!”

王子兴找到王世武,这才知道,张子元是我方安排的卧底。

最终,张子元在冀中军区情报处(后晋察冀军区情报处)和冀中公安局的双重领导下开始工作。

【侵华日军资料图】

1944年,日军110师团到洛阳作战,石家庄防务由独立步兵第2旅团接替。

这意味着,石家庄的日军防守力量少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虚。

如此重要的情报,张子元肯定要向军区汇报。

他没有随110师团走,而是留在了石家庄,担任战俘营第一训练部的副所长。

张子元通过王子兴,把这一情报迅速传了出去,为军区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间,张子元忍辱负重,提供了大量情报,也利用职务之便,对被俘的我方人员暗中保护。

1944年下半年,张子元和王子兴等人在日军防区对军事目标进行测量,绘制出地图,送回根据地。

这些地图辗转送到了盟军手里,为盟军飞行员轰炸日军提供了有力的情报支撑。

抗战胜利前夕,张子元和王子兴一同逃出敌营,王子兴到了冀晋四地委,张子元到了冀中十一地委。

之后,他们命运迥异。

张子元后来的命运如何,从目前能找到的资料看,是到一家纺织厂当了工人。

王子兴1951年担任机场建设现场总指挥(他原来是学土木工程的)。1983年离职休养后,先后担任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全国抗震防灾顾问组顾问等职。

【王子兴(1900-2000)】

问题来了,张子元后来没有受到重用,当年跟张子元并肩作战的知情人王世武、王子兴,为何没有为他证明卧底身份?

遗憾的是,王世武(真名王革非)1947年在陕西华池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这样一来,能证明张子元是红色卧底的只有王子兴,显然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证明是无力的。

参考资料:1,《石家庄文史资料》;2,《石家庄战俘营纪实》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0 阅读:62

兵说视界

简介: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