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玩滑板的“叛逆少年”,成就了国内的滑板行业

电商在线 2024-05-22 14:21:01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文/成如梦

编辑/郑亚文

2002年,17岁的林秋敏兴冲冲地往家里抱回一块滑板,这块滑板在进家门的一分钟后,被父亲带着怒气踩了几脚,板身完全裂开。

这块滑板裂了,林秋敏又往家里抱了十几块滑板。父亲依旧反对,但也没再碰过他的滑板。

那个年代,在路上滑一块滑板,经常能吸引整条街的目光,“如果有幸能够在路上遇见另一个滑板爱好者,那就是和失散的亲人重逢了”。

“不良”“叛逆”,贴在滑板爱好者身上的标签,显示出那一时期的刻板印象。大多人都是顶着家里的压力,偷偷攒钱买滑板,偷偷在网上找“板友”。1995年,还在上高中的张朔觉得父亲在那一代家长中已属开明:“可以偶尔玩一下滑板,但要保证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2008年,在北京大学当保安的王雅雅下班后的固定项目是玩漂移板,而他经常被人指着说“叛逆少年”。

而正是这些“叛逆少年”,如今撑起了国产滑板的半边天。从2008年到2016年,林秋敏、张朔、王雅雅相继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并最终都在滑板这个小众赛道里,做成了淘宝上的头部商家。

时代变化中,曾经在大众眼里“不务正业”的少年,也顺势滑出了一番新天地。

5月16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在外滩国际电竞中心举行,涵盖了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和攀岩4项年轻人喜爱的小众新兴项目。

赛场之外,为了让更多人体验这些新兴奥运竞赛项目,淘宝联合YEAHHPARK打造了3000平米“创意运动空间”。王雅雅也受邀来到现场开展滑板教学,十多年前,他就是一名滑板运动的推广者了。那时他带着一块滑板,从北京出发,开始了自己的“流浪”,边走边教学,走到济南时,身无分文的他栖身网吧打工,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

如今,眼看着自己热爱的这项运动成为奥运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他也不由感慨:时代是真的变了。

第一批玩滑板的人

作为一种舶来品,滑板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才进入中国。

在“75后”张朔的印象里,小时候,国内没有滑板可买,也没有什么玩伴。直到高中他才第一次在家附近的广场上看到有人玩滑板,“当时只要看到鞋子上有玩滑板造成的磨损,就可以直接上去和他搭话,每个玩滑板的人都很渴望和别人交流”。

张朔

张朔能够玩滑板的条件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他周围许多孩子的滑板梦都早早地破灭了,“高中时期很多同学对滑板感兴趣,而大多因为父母不支持或者买不起滑板,止步于感兴趣”。

那个年代,滑板是叛逆和不良少年的标签。

2002年,“85后”林秋敏在邻居哥哥那第一次接触到滑板,虽然那只是一块劣质的玩具板,体验并不好,单“上板”一个动作他就学了2天,但滑行的感觉却让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但在父亲眼里,滑板并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运动,最激烈的一次,他踩断了林秋敏刚买回来的新滑板。虽然后来父亲没再动过手,但是每次看到林秋敏滑滑板,他总忍不住责备。

接触滑板的最初四年,林秋敏走遍了一切他能买到滑板的地方,可买到的都是玩具板。

林秋敏

直到2006年,林秋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拿到电脑的第一时间,他就迫不及待地上网寻找关于滑板的信息,相关论坛、QQ群和贴吧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正是在这一年,他知道了专业滑板和玩具板的区别。

他攒了快一年的零花钱,才买了第一块专业滑板,“花了1000多元,只买了一个板面,一对桥,一双鞋子,轮子和轴承还是从旧滑板上拆下来的”。

林秋敏还在论坛里结识了同样爱好滑板的朋友,每天都约着一起玩,“感觉自己真正走进了滑板的世界”。

2008年,第一次玩漂移板的经历,彻底改变了“90后”小伙王雅雅的人生轨迹。当时的他在北京大学当保安,深受校园氛围影响。但他也意识到,自己虽生活在此,却不属于此。一无所有的他,只有在玩漂移板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由和轻松。

王雅雅

后来,他辞掉工作,滑着滑板从北京通州一路南下,滑到了山东济南,成为同龄人中的异类。

但不同于外界对滑板“不务正业”“叛逆少年”的刻板印象,无论是张朔、林秋敏还是王雅雅,后来都通过滑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滑出来的人生

张朔还记得,他刚开始学滑板时,教程来自于秦皇岛的一个滑板俱乐部。会员费20元一年,俱乐部每个月给他邮寄一份滑板小报。如果当时想买一块进口滑板,也只能通过秦皇岛这个渠道。

但到了张朔上大学的时候,不少地方已经开起了滑板专卖店。2001年,大三的张朔也在西安开了一家小小的滑板店,集结了一帮同样热爱滑板的伙伴。除了下雨和考试,他每天都会去图书馆门前空地练习。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北漂,在当时中国唯一的滑板场地——北京异族滑板场,负责场地和店铺的运营。同年的真维斯极限运动大师赛中,张朔取得了第2名的成绩,随后也入选了李宁组建的中国第一支发工资的职业滑板队,成为最早的职业滑手。

2006年初深圳蛇口准备筹建滑板场,这也吸引了张朔和他的小伙伴一起来深圳创业。同年,张朔的switch滑板店正式开业。

第二年,22岁的林秋敏刚刚动了想做滑板的心思。当时他在父母开的小餐馆里帮忙,每天从下午5点工作到凌晨6、7点,“每天的生活就像复制粘贴一样,让人感到乏味”。一起玩滑板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做你喜欢的事?”这一问点醒了林秋敏。

买过十几块玩具板的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所有的滑板爱好者,都能用上专业滑板”。

刚开始,他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线下店铺,家里的房间就是他的工作室。原本他想代理全球最好的滑板品牌,但头部产品的经销权很难拿,“要有实体店和营业执照才给你供货”。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从二三线产品开始做起。

在家里办的第一个工作室

当时外地“板友”联系林秋敏买滑板一般有两种选择,转账到他的银行卡,他把滑板寄出去;或者是他把滑板寄出去,收货后给他转账。结果有些人收货后不付钱,林秋敏的工作室出现了很多“坏账”。后来林秋敏在淘宝开店,通过平台担保的网购交易,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那个年代,滑板仍是一个小众运动,整个滑板行业都处于萌芽阶段。到了2010年,电商兴起,很多实体店的生意不好做都改行了,但这对于林秋敏却是一个新的机会,由于滑板店的减少,他终于开始拿到头部公司的主流产品。

当时林秋敏也有淘宝店,但他的重心还是在线下。他的店面租在一个商场二楼的边角,7、8个平方,月租700多元,加上水电管理,一个月的运营成本不到1500元。虽入不敷出,但他的吃住全靠家里,不挣钱也能坚持下来。

与此同时,张朔也面临着生意不好的境况,和同伴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分歧,他干脆离开了滑板店,淡出了滑板圈。

以前为了给滑板拍宣传学的摄影,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他在外面拍活动、给饭店拍菜单,也干过平面设计、酒吧策划,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打四份工维持生计。

王雅雅则在2010年滑到了济南,在济南的一个网吧里,他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专门售卖漂移板,“我负责在网上接单,开店的朋友负责发货”。

他半个月从北京滑到济南的事被不少滑板圈内人熟知,很多人来淘宝店支持他。在许多线下滑板店开不下去的时候,王雅雅的淘宝店反而有了起色。

从街头滑手到品牌主理人

2010年初,在济南开出第一家淘宝店之后,王雅雅没有选择停下来,他一路南下,滑过杭州、厦门、广州……在每个城市推广漂移板,在网站上发教学视频,将自己的淘宝店告诉路上遇见的人。

开店初期的几年,王雅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让更多人知道漂移板,同时也将店铺的品类扩展至长板、双翘等各种各样的滑板。而同时期,林秋敏也一直在组织滑板相关的活动和赛事,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滑板这项运动。

直到2016年前后,不少滑板圈里人都意识到,玩滑板的人越来越多了。

张朔回到了熟悉的滑板店,同时做起了儿童滑板培训,“以前‘50后’‘60后’家长觉得滑板是‘不务正业’,而‘80后’‘90后’年轻家长开始主动带着小孩去上滑板培训课。

与林秋敏较劲多年的父亲,看着淘宝上的滑板卖出去了一套又一套,也慢慢对滑板产生了改观,开始支持他的事业。

随着滑板市场的日益繁荣,张朔、林秋敏和王雅雅都不再满足于只做滑板品牌的代理商,纷纷开发起了自己的滑板品牌,张朔创建品牌“Locus”,林秋敏成立品牌“1985”,王雅雅将品牌取名“逆山”。

2017年,“1985”在淘宝造物节亮相,从此线上销量暴涨。如今,整个店铺约90%的销量都来自于线上,线上几乎撑起了整个品牌的利润。店铺也成为淘宝神店榜(基于淘宝9亿真实用户数据反馈、官方权威排行的逛店指南),专业滑板店铺粉丝榜的Top1。

在林秋敏看来,线下店更像是深圳“板友”们的一个根据地。小时候他总是梦想着能够有一个自己的滑板场,玩滑板的时候不会像过街老鼠一样被人驱赶。如今他不仅开着线下的滑板店铺,还有两个专业的滑板场,举办了100多场滑板赛事,投入其中的费用则主要来自淘宝店的线上收入。

尽管不挣钱,他从未想过要关掉门店,淘宝是生意,线下是情怀,用淘宝养梦想,成了许多第一代“滑板少年”创业者们的共同归宿。

张朔也见证了滑板生意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的变迁。

他刚接触滑板时,国内还没有滑板店;2001年开第一家滑板店的时候,线下滑板店还是个“稀罕玩意”;2016年重新开出淘宝店的时候,张朔已经是一边经营线下店铺,一边开淘宝店;现在线上销售额同样占到整个店铺的约90%。

滑板被主流赛事收编之后,滑板的消费人群不断扩大,低年龄段的儿童,追逐潮流的年轻人,都被这项充满挑战性的运动俘获。

如今王雅雅不仅在杭州有两家实体店铺和滑板场,还在全国各地拥有近百家滑板店铺代理商。2023年,王雅雅成为淘宝年度“十大掌柜”,先后受到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5月16日,王雅雅受邀来到淘宝为市民打造的“创意运动空间“里,进行现场教学,让普通人也能在线下体验奥运新兴项目。

早期国内市场上主要以进口滑板为主,十几二十年过去,曾经的“不良少年”多已步入中年,不少当初的街头滑手转身成为品牌主理人,“00后”“10后”成了滑板场上的主力军,国产滑板已然成为主流。

如今,越来越多像张朔、林秋敏和王雅雅这样的店主,把热爱变成事业,把热爱的人聚集在淘宝。例如在淘宝“神店榜”上,就可以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商家,其中不乏经过淘宝20多年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淘宝宝藏店铺。

5月19日,奥运资格赛的最后一个竞赛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也来到了现场,在交谈之中,他还被其中一些特殊的奥运周边徽章所吸引。

那是一系列由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独家发售的奥运周边产品,设计围绕着霹雳舞、攀岩、滑板、自由式小轮车等4个小众新兴奥运项目。

随着“滑板少年”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小众”这个形容词,将来或许不会再被与“滑板”联系在一起。

但林秋敏、张朔、王雅雅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让一些原来不玩滑板的人也进入这个圈子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滑起来的快乐”,这一直是他们多年来追求的梦想。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