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2首西江月诗词,吟唱岁月静好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4-09 10:57:58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其婉转清丽之音,常令人如痴如醉。其旋律飘逸空灵,如山涧溪流,潺潺细语,抚慰人心。

月光下,轻柔的风儿轻轻撩动着柳丝,犹如琴弦般悠然拨弄,又悄然拂过稻田,带起阵阵宜人的稻香。

这一幕,恰似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稻穗谦逊地低垂,满怀期待地迎接金秋的丰饶馈赠;溪流则在一旁呢喃细语,以潺潺之音咏唱着时光静谧的美好赞歌。

抬望眼,远方星空疏朗,点点星辰如诗行洒落在无垠天际,它们不仅点亮了深邃夜色,更仿佛是引路明灯,激发人们内心对更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寻。

“西江月”这一词牌名,其韵律之美仿若一幅动态的水墨丹青,每个字符都满载深情厚意与斑斓色彩。它并非仅是旋律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涓涓涌流,是生活智慧的点滴凝练,是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解读与深情演绎。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宋·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这首小词乃是对一位闺秀春日酣眠情景的诗意描绘,她身处显赫世家,梦境中邂逅了一位理想中的良人。

然而,这位梦寐以求的心上人在现实中却迟迟未现。

全篇词作巧妙地游走在虚实之间,寓庄于谐,平添了一份别致的灵动与俏皮。因此,此词重在意境的渲染而非对现实场景的忠实刻画。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

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

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宋·蔡京《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蔡京是北宋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投机官场,排除异己,极尽奉承拍马之能事。以他为首的群奸怂恿宋徽宗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致使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从而使金兵南侵屡屡得手,导致北宋灭亡。

这首小令虽然只有八句,思想内容却很丰富,既有作者对现实的艰难处境的展示,也有对往昔的怀恋乃至炫耀,还反省了自己落败的原因。81岁孤苦无依,有家归不得的落寞的心情,大抵是活该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在炎炎夏日的山村夜晚中,以其独特的蝉鸣和蛙噪声音,为我们展现了宁静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情。下阕用轻云小雨以及阴晴不定的天气,带出了回归自然的惬意,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游子思归的心情。整首词透露出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于丰收之年的喜悦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这首中秋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词人巧妙地吟咏了节令与情感,同时抒发了个人的身世感慨和悲情。这种由秋思及人生的写作手法,使得全词充满了深情的回味与思考,令人心动不已。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宋代】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这首小词以散文的句式和节奏进入词的格式中,展现出词人对世情的深度洞察和领悟。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赋予了词作品独特的韵味,更让读者在品味词句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的流露出闲适旷远的风致,使得人们能够在欣赏词作的同时,领略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境界。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宋代】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这首小令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从惊艳到钟情再到追念的全过程,含蓄而不尽,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它没有直接描写姑娘的美丽,而是通过发髻和脸粉的描绘勾勒出她的淡雅绝俗。同时,用“飞絮游丝无定”的比喻描绘她的轻歌曼舞,表现出她的体态和舞姿。

最精彩的是歇拍两句,他从醉中醒来,月亮斜挂在空中,人静谧无声。所有的感受都包含在这“深院月斜人静”的景象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宋代】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这首词的作者借助七夕的时机,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诗人在梦中超越了海底的枯桑,又在天空中见证了银河风浪的变幻。虽然描述的是梦境,但实际上是通过梦来传达他对世事沧桑和人事巨变的感受。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宋代】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这首词寄情于山水,表达了作者在自然风光中寻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将自然的美妙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通过诗意的描绘和画面的呈现,传达出自己淡泊、快适的心境。这首词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和豁达,更抒发了他以顺处逆、随遇而安的襟怀。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宋代】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初看似乎只是作者即兴而作,但深入探究,可发现其借诙谐幽默之笔,发泄内心的不平。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因社会现实的黑暗而深感忧虑和不满,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因此,他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宣泄自己的真情实感。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宋代】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刘过在这首词中,借着祝贺生日的场合,寓含着对北伐胜利的期望。他巧妙地将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胜利紧密相连,语带双关,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和豪情壮志,给予人们巨大的鼓舞。

词作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熟语和口语,读来既亲切又明快,丝毫不失雅致,非常适合为人祝寿的情境。其洒脱、流利的语言风格,明显地反映出辛弃疾词风的痕迹,充分展示了刘过作为辛派词人的特质。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宋代】黄庭坚《西江月二首·其一》

这首词是在山谷被贬谪到黔州之后创作的。它以作者戒酒后再次开始喝酒的事情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在被贬谪后试图借助饮酒来消愁的想法,以及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心态。整首词在感慨世事人生的同时,也带有一种诙谐玩世的情趣,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隐痛,读来充满深远的意味。

携手着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孤舟枕上。

——【宋代】贺铸《西江月》

这首词是爱情词中的佳作,表达了主人公与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整首词的用笔紧密,用意深入,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情意婉转,展现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切表达。

夜深人静,月光洒在窗棂上,与世无争,静谧安详。此刻的西江月,更像是一首宁静的诗,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宁静与安详。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都在那里,静静的、淡淡的,犹如一池秋水,倒映着每一个抬头望天的灵魂。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