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发展新质生产力,技术人才的未来更光明

扬眼 2024-03-07 09:35:56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世界顶级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装备。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总书记的话振奋人心,我听了非常激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样衣部部长李承霞现场聆听了总书记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她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总书记关于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谆谆嘱托与重要要求,句句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

面对自动化浪潮,手工制衣千件的她这样战胜危机感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两天,李承霞一直在揣摩思考总书记的话。她从事22年的纺织行业,如今也迎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变革。

22年前,李承霞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缝纫工做起,她苦练工艺,不断刷新着个人产量,创造了33秒上一个拉链、日产超1000件的纪录。如今她是高级技师纺织工程师,2023年底还被授予第四批“中国纺织大工匠”称号。然而近年纺织行业的自动化发展给这位业界公认的“纺织一姐”带来了职业危机感。“通过自动化设备,从业3年的工人就能超过我这20多年的‘老手’,我那些纪录早就不提了。”

但现在,李承霞战胜了这种危机感。“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说,“我们不能只做一名‘工’,必须要成为对专业精益求精、有自己思考的‘匠’。虽然和自动化设备比不了产量,但给我一沓布料,我就知道怎么把衣服做出来,这就是我的优势。”曾经甚至不会使用电脑的李承霞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CAD软件制版、制衣,她坚信勤学勤练,就能成为一台“永远不过时的电脑”。

职校生觉得没前途?如今正是技能人才发展的机遇期!

职业院校是培育技能人才后备军的摇篮。作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李承霞经常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但有的同学向她坦言,觉得自己毕业后没前途。“我当时就说,我用了20多年才达到的产量,你们借助自动化设备三五年就能赶上,应该比我更有信心。”李承霞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任何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自动化设备的调试运行都离不开人。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度重视培养大国工匠。如今正是技术人才发展的好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

今年全国两会,李承霞就带来了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建议,通过打破“职业学校不是好学校”的刻板成见,激励企业和职业学校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等途径,为职校生创造更加畅通的发展路径。

她告诉记者,回去后要第一时间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带到职业院校,好好和同学们分享,提振大家的信心——只要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未来一定可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