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努力敌不过「空降」,你会走人么

菜根 2024-05-20 19:48:55

1933年初的毛泽东,也面临着努力敌不过「空降」的局面。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了。

毛泽东在残酷的现实中反思。在这一年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枪杆子中出政权”,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他就转战一线,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朱毛会师,农村包围城市、多次反围剿,这段历史,大家比较熟悉。

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苏区革命的一线,与工农群众一道,开展革命实践,并思索适合中国的道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的文章,就诞生于这段日子里。

在1933年时,他和项英、任弼时、邓发一起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

也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个「空降」的年轻人,博古。

博古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他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9岁时父亲病故,从此家境衰落。艰难的生活令博古在学业上更加勤奋刻苦,也开始接触进步刊物。1925年,他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入了党。

1926年10月,博古突然遭到淞沪警察厅的逮捕。在敌人面前,他坚守革命秘密,经受住了考验,敌人在查不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只得在第二天将他释放。博古被释放后,听说中共中央要选送一批共产党员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立即向党组织写了申请书。经过考试考察,博古获得了这次机会。

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博古结识了他的“贵人”——王明。王明比博古早一期来到中山大学,因得到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器重,毕业后留校工作,并以米夫翻译的身份参加中山大学支部局的工作。

在苏工作学习期间,博古的马列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专心学习理论,书读得特别多,几乎张口马列、闭口马列,从书本中引经据典是家常便饭。

1930年,博古回国工作。

这时候,党的主要负责人李立三急于求成,生搬苏俄革命经验,执意要在全国发起工人总暴动。

这个路线,当然走不通。共产国际对此进行了干预,东方部负责人米夫(注意此人就是王明在莫斯科学习时的副校长)亲临上海,指导改组,王明、博古等留苏派因反对“立三路线”立下大功,都得到了重用。王明进入了核心局,博古则成了团宣传部长。

1931年,顾顺章被捕,向忠发变节,在上海的领导人面临危险,不得不转入地下。周公等领导人前往苏区工作,王明走线去莫斯科任驻共产国际代表。

王明

24岁的博古迎来了人生巅峰。

此时,上海总部难以运转,但毕竟还需要与共产国际联系,于是王明与米夫等商定,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留下,组成一个临时机构,负责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日常联络。他们都是刚回国不久,顾顺章、向忠发等叛徒也不大认识他们,相对安全。

而让博古负责,当然是因为王明和米夫都比较信任他,他的俄文又好,方便与共产国际沟通。

王明在莫斯科的指示,只有博古才能不折不扣的执行。

就这样,一个24岁的小伙子,被空降成了“总负责”。

就这样,王明在莫斯科遥控,博古在上海执行,没两年,临时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1933年初,博古和陈云也秘密离开上海,前往江西中央苏区。

他和毛泽东有了交集。

大家也可以想见,奉行莫斯科“旨意”的教条主义者,跟立足中国革命实际的毛泽东,有着路线上的根本矛盾。

博古到苏区后,为了统一领导,避免政出多门,决定将苏区的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治局合并在一起,并为此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除博古外,有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张闻天、陈云、刘少奇,苏区中央局委员项英、毛泽东、任弼时、邓发。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局”,推选博古为中共中央局书记,负总责。

博古考虑到自己一介书生,对军事一窍不通,便向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要求,将在远东局工作的德国人李德调到中央苏区,担任军事顾问。经远东局向共产国际执委会请示,博古的请求被批准。

随后,博古、李德二人掌握了大权。这个阶段,毛泽东的观点不受中央重视,毛泽东甚至自叹已成为可有可无之人。

在应对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时,博古、李德忠实的执行共产国际驻上海军事代表团的指示,脱离了革命的实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湘江血战中,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

看着队伍的惨状,渡江后的博古一度想要开枪自杀,被聂荣臻阻止。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了,与会者大多数都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李德和博古被解除了最高领导职务。中国革命也走出了独立自主之路。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旧址

离开最高领导职务后,博古开始从事他擅长的理论宣传工作,还翻译了不少马列著作。从1937年起,博古历任中央组织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他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为人民新闻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在长征途中,张国焘觊觎中央领导权,曾企图拉拢“遭受过遵义会议贬斥”的博古。1935年8月在毛儿盖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博古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批判张国焘的分裂行为。

1946年,博古作为代表前往重庆参与宪章审议工作。令人惋惜的是,飞机返回途中失事,博古不幸遇难,终年39岁。

作为一个空降兵,他因为获得信任而走上高位,却终究因为能力不足而无法坐稳这个位置。

而毛泽东,遇到了空降兵堵路,一度淡出了领导核心,但坚持做正确的事,最终王者归来。

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如果你认定目前所从事的,是你自己非常喜欢、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时,即使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冷遇,遇到空降兵卡位,遇到上级领导不顺遂,也没关系,潜下心做下去。要相信在长周期中均值是会回归的,只要你是对的,终究会发出光芒。

当然如果只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只要有更好的机会,能获得比当下更好的发展,你随时可以转身走人。

0 阅读:13

菜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