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应用爆火,使得AI本地化部署成为玩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本地化AI应用的部署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奶爸手上的华硕NUC 15 Pro+顶配搭载的是Intel Ultra二代处理器Ultra9 285H(移动端处理器),如果你不喜欢大块头部署本地AI应用,那么华硕NUC 15 Pro+就是仅次于Mac mini M4的选择,如果考虑到内存、硬盘可扩展性的话,NUC 15 Pro+还要优于Mac mini M4一些,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华硕NUC 15 Pro+吧。
另外友情提示一点,不要看到2XXh就以为是全新的Arrow Lake架构哦,酷睿ultra200h系列才是船新的Arrow lake架构,酷睿 200h系列不过是13代的换皮。
▼先上整体桌搭照,对比Mac Mini M4圆润的造型,NUC 15 Pro+更窄一些、更长一些、更矮一些,相对来说可能对于男性更讨喜。
▼对比Mac mini,前置的USB-A接口在日常使用中会方便许多。
▼设备的风扇是在低负载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很安静的一个状态,高负载运行的情况下产生的风噪与自然的风扇很相似,不会有风切刺耳的感觉。
▼华硕NUC可以说是最纯血的mini PC,毕竟是从intel接手过来的。
▼华硕NUC 15 Pro+的外包装设计延续了NUC 14系列以来的风格,从外面看既简约大气,很具有商务风。
▼包装的开箱方式颇为别具一格,竖立的情况下展开有一种腕表或者是珠宝包装展开的感觉,旗舰该有的高级感给足了,产品与配件盒分仓放置。
▼NUC 15 Pro+的外观相当精致,主打一个商务风,实机尺寸144*112*24mm,成年人几乎可以一只手拿的起来。
▼机身前置1个USB 3.2 Type-C接口,以及2个USB 3.2 Gen2 Type-A接口,遇到需要使用外置存储介质或是外设接入的情况下更加方便。
▼后置的接口包括1个2.5Gbps RJ45网口,2个支持DP 2.1视频输出的雷电4接口,2个支持HDMI-CEC 的HDMI 2.1接口以及2个Type-A接口,最大支持同时连接4台4K显示器。
▼机身两侧设计有大面积的散热格栅,即便是满血性能释放也能保证其散热效果。
▼机身底板采用了大面积的蜂窝状进风口,贴的标签有点多,不然能给到更加美观的感觉。
▼NUC 15 Pro+的开盖方式绝对是目前市面Mini PC产品中最优雅的,锁扣上设计有一颗螺丝,拧开螺丝以后轻轻一扣就可以更换硬件。
▼工业设计是ASUS的强项,可以看到用来吸风的涡轮风扇固定在产品的底盖上,在设备两侧的散热格栅位置设计有大面积的散热鳍片,充分保证其散热性能。
▼intel Ultra二代处理器带来了更高的内存频率支持,使用海力士小绿条设备能够直接来到6400MHz频率,根据小伙伴的反馈,新乐士6400MHz似乎暂不支持,购买了准系统设备以后采购内存尽量还是选海力士6400。
▼硬盘使用快拆设计,压在无线网卡上方,近距离看更能看出来华硕的工业设计之美。
▼电源来自于全汉,提供19.5V==7.7A 150W输出,保证设备峰值115W功耗的稳定运行。
▼最后来一张全家福,产品附带有VESA盖板,挂在显示器后面使用也不失为一种基金优雅的姿态,也能够实现更方便地应用于商业场景。
▼intel Core Ultra9 285H是目前除了HX后缀Ultra系列处理器以外的最强i家移动端处理器,基础能耗45W,最大加速功耗115W,采用6个性能核、8个能效核、2个低功耗高效内存组成,得益于TSMC N3B工艺,能效比有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对于高频内存的支持也进一步提升,常规SODIMM内存可以支持到6400频率,板载内存可以支持到8400MHz,另外也给到了带CDK的cSODIMM内存支持以及CAMM2封装支持。
另外在Arrow lake的加持下,华硕NUC 15 Pro+也只支持到了PCIe 5.0固态硬盘。
▼另一个显著提升的点在于华硕NUC 15 Pro+搭载的Ultra9 285H核显也有巨大的提升进步,从Xe Core半代升级到了Xe+与i家A770显卡同代,核显最大动态频率达到了2.35GHz,峰值算力77TOPS,内涵8个Xe Core支持光线追踪。
▼我们把本地大模型测试放到首位,相信不少小伙伴好奇究竟是intel还是AMD本地化部署大模型的效率更高一些。这里使用Ollama框架进行测试,本地部署DeepSeek-R1的蒸馏版模型,两者均调用核显进行测试,模型模型参数从1.5b-14b。
华硕NUC 15 Pro+ BIOS默认会给到核显16GB的内存(显存),似乎有意为用户到手即用部署本地化大模型做好了充分准备。
从测试结果来看,虽然intel桌面端CPU饱受争议,但是移动端的CPU(含核显)确实要稍压AMD一头,对于个人需求以及小型团队来书,使用NUC 15 Pro+部署本地大语言模型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
▼在3DMARK上,使用Fire Strike(DX11)、Time Syp(DX12)、Port Royal(光追)三个基准项目进行测试,他们分别能够反映主流网游、近几年的3A大作、以及光追游戏性能,通过量化的数据能够方便我们进行不同设备之间的横向对比。
▼最终测试结果如下:Fire Strike得分8940、Time Spy得分4013、Steel Nomad Light得分3164分,我从互联网收集了AMD HX370 核显3DMARK基准测试数据并做了一个横向的对比,除了Fire Strike(DX11)两者数据相差无几,Time Spy得分领先HX370 16%,Steel Nomad Light得分领先5.23%。
从基准测试结果来看,Ultra9 285H搭载的核显ARC 140T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桌面端GTX 1650s的水平(GTX 1650s着实是被核显比烂了)。
▼我们这里选取显卡厂商一定会进行测试《赛博朋克2077》、去年现象级国产3A大作《黑神话 悟空》、“古早”3A代表《古墓丽影 暗影》、经久不衰的热门网游《CS2》进行测试。
▼最终测试结果如下:
在1080P分辨率下,NUC 15 Pro+ 对于3A大作能够实现比较流畅的游玩,游戏画面水平都可以达到50 FPS以上,CS2能够达到176 帧,完全能够应付的了游戏场景。
▼鲁大师在DIY玩家中一向有娱乐大师的称呼,但是考虑到鲁大师是常规用户最容易获得的硬件性能对比、评价应用,这里也做一下简单的测试。
先来拉取一下华硕NUC 15 Pro+的硬件配置,CPU 英特尔Core Ultra 9 285H,内存海力士DDR5 6400 16GB*2,硬盘这里用的是西数SN560 1TB,这里必须强调一下,NUC 15 Pro+是支持PCIe 5.0固态硬盘的,网卡则是英特尔WiFi 7 BE201 320MHz。
▼用鲁大师来跑一个整体分数,最终成绩130.8万分,讲道理这个性能测试看起来还是蛮吓人的,要知道13650HX+RTX 4060移动版GPU的游戏本总分也不过150万分,其中核显得分14.7万分,大致是Nvdia RTX 4060 移动版GPU的37%,还是那句话,完全可以平替桌面端GTX1650s。
▼使用AIDA64对内存进行测试,海力士DDR5内存在6400MHz的频率下运行,读取速度90023MB/s,写入速度82873MB/s,复制速度为84309MB/s,延迟109.8ns,读写速率都很高,非常适合本地化部署大语言模型。
从读写性能上看,相较于
▼使用CPU-Z对处理器性能进行简单的跑分,最终得出单核成绩为849.9,多核成绩为9796.6,依旧力压AMD HX370一头。
▼Arrow Lake的能效比虽然不及lunar lake,但是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单烤FPU,压力测试三分钟,CPU温度基本上保持在97℃左右工作,风扇运行有风声但不刺耳,始终保持一种较为舒适的状态。
▼再次强调,NUC 15 Pro+支持PCIe 5.0固态硬盘,这里只不过是选用PCIe 4.0固态硬盘进行装机测试。
▼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顺序读取速度4784.79MB/s,顺序写入速度为3475.31MB/s,4K读取速度为45.22MB/s,写入速度为110.17MB/s。追求极致读写速度的小伙伴可以选择PCIe 5.0固态硬盘。
英特尔NUC 15Pro+ 是一款性能极高的迷你主机。它搭载了强大的处理器,无论是应对复杂的办公任务,还是进行多任务处理都能轻松应对,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其出色的图形处理能力,无论是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图像渲染,还是游戏玩家享受高清游戏,都能带来流畅且沉浸式的体验。
丰富的扩展接口,满足用户外接显示器、存储设备等多种需求,方便灵活。
小巧的机身设计,不占用过多空间,无论放置在办公桌还是家庭娱乐区域,都显得十分精致。如果你追求高性能、高灵活性且不希望占用过多空间,NUC 15Pro+ 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优质选择,尤其是对于追求稳定的B端用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