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引申"(over generalization)是最常见的认知谬误。就是把区区几件事或偶尔出现的共通点误解为原则。如果是经验不足的员工,就不了解自己的经验到底是常见的,还是单纯的偶然。所以,就会向主管或资深员工请教工作的经验。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会循循善诱给予指导的人,就会被说成是大善人般的好主管。这是理所当然的,询问的人也会十分感谢;但如果正好相反,只说"只要这么做不就好了?"、"以后好好看我是怎么做的。"的惜字如金型(态度大都很粗鲁)的主管,就会被怀疑不肯教人,没有当部门主管的资格,并被称为大恶人。然而,我认为后者也有好的地方。因为主管教的东西,有极高的比例是错的。我的意思并不是主管故意说谎。事实上,主管通常不会发现他们教的内容有误,会做事又会教的主管真的不多。就部属而言,如果学的东西是错的,不管再怎么努力,当然还是做不出成果。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因为专业"是自然学会的"。例如,日本人都会说日文,但能说明日文文法的只有少数人。虽然有些人可以清楚解释,但其中仍有陷井。因为此时此刻的"清楚解释",大多数只是说明者单纯的"自以为是",而不是真正的了解。那么,身为部属的人到底该怎么做?首先,先接受主管的建议、忠告,但要暂时搁在一旁。然后,瞄准心中的目标榜样,仔细观察他们在每天的工作当中,实际做了些什么。务必一定要用心从早上观察到晚上。例如,运用时间的方法、操作电脑或写日历等工具的方法、沟通或收集信息的方法等。如果不知道其中什么是工作的诀窍、什么只是个人的工作习惯时,就姑且"完全模仿",这么做可以在工作上迅速获得成效。
有人会模仿同事在私底下的生活方式和服装打扮,我觉得这很有趣。因为在模仿的过程中,应该就会发现人在很多时候,"说明"和"实际行动"会不一样。例如,说要"仔细想一想"的人,其实非常重视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下各种判断;总是强调要"重视质量"的人,事实上重视缺陷美胜于完美。换句话说,主管或资深员工不会教你工作的诀窍。并不是因为他们心眼坏,而是"教"真的是一门大学问。有的人之所以说"工作上的学习要用偷的",我想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