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太原日报 2024-05-13 08:12:17

编 者 按

乡村全面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持续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4月30日,在山西广播电视台《奋晋者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市委书记访谈系列节目中,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提到,太原市城镇化率已达89%以上,农业体量较小,农村人口较少。但作为省会城市,具有市场大、消费群体大的优势,为典型的“大城市,小农业”。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太原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同发展,争创全省特优农业排头兵、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蹚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今日起,本报推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太原乡村全面振兴”专栏,集中报道我市“三农”工作的好典型、好做法。

村容整洁的赵家山村。邓寅明 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太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立足太原、加工全省、服务全国”的目标定位,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把乡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家园,全力打造全省特优农业排头兵、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

聚焦“特”“优”战略 乡村产业赋能成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我市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做足“土特产”文章,围绕“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推动农业产业扩规模、提速度、增效益。

强链聚能促发展。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端连、三产走高端”的思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2023年,县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297.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酿品、乳品、肉制品、主食糕品、预制菜品、果品等6大特优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50亿元。清徐县徐沟镇(蔬菜)、阳曲县东黄水镇(小米)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市场助力促提升。持续开展“百万乡品进省城”“公用品牌全国行”系列活动,搭建农超、农企、农旅产销对接桥梁,把区域公用品牌擦得更“靓”。“山西陈醋”香飘天下,“清徐葡萄”远销京、津、粤、湘,“娄烦土豆”出口东南亚,“阳曲小米”走进外交部。真正让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叫得响、卖得好。

科技创新促增效。着力推动种业振兴,深化与山西农大、山西农谷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渔业、设施畜牧等高效农业;强化数字赋能,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通过“一张网、一幅图、一个系统”,实现生产端、消费端和管理端的数据资源互联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打造和美乡村 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在全省率先出台《太原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百村示范、双百提升、全面整治”为抓手,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档、公共服务完善、乡村产业延链、集体经济壮大、治理效能提升、群众精气神提振“七大工程”,打造和美乡村太原样板。

人居环境高标推进。我市94%的行政村已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2024年将实现应编尽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并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8.8%,小店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实现全域治理;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3%以上,垃圾、污水、厕所治理率稳居全省首位。农村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

公共服务日益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走在全省前列,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到96.15%、98.25%。数字赋能乡村建设,重点乡镇、村5G网络全覆盖,阳曲县、娄烦县被列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以“田园乡韵 醉美太原”为主题,串联起“一小时车程”的乡村休闲旅游圈。推出南部田园风光、北部黄土风情、东部生态康养、西部山水人文、西北部汾河水源度假5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3个乡村旅游精品点,“农中有旅、以旅促农”的产业格局已具规模。

坚持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提质扩面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全市乡村善治水平。

筑牢基层治理堡垒。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制、数字化等有效做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65.14%、文明乡镇占比达到91.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清徐县东高白村、阳曲县西黄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实施乡村文化记忆、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明传承、乡村旅游线上展馆等工程,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等乡村文明行动,涵养优良乡风民风。

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行“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多措引才用才,统筹选调生到乡村任职,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以“关键少数”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引进和招聘633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村工作,实现“一村一名研究生”全覆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国表示,要全面压紧压实责任,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抓在手上,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出“三农”新贡献。记者 周 皓  太原日报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