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觉时运不济,读读“飞将军”李广的一生

耕其田 2024-02-29 20:17:32

他英姿勃发,外出打猎,射虎入石。被匈奴俘虏,却飞身夺骑脱险,被称为“飞将军”。

他20岁开始从军,历经汉代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将近半个世纪,一生与匈奴大小70余战。

与封侯失之交臂,是他一生的遗憾。也令无数后人意难平,叹息“李广难封”。

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凯旋,在欢呼声中,迷路失期的李广却选择引刀自刎。

“飞将军”李广的一生难道真是时运不济,还是另有隐情?

一、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李广是将门之后,他的秦国先祖李信获得过燕国太子丹的首级。

他家有一手世代相传的绝技,那就是射箭。

在他为上郡太守时,他百余骑兵与匈奴数千骑兵对峙,李广射匈奴的射雕者,射白马将。

他命令解鞍下马,匈奴起疑,怕是诱兵不敢攻击,直到半夜撤兵而去。

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被俘,他飞身夺骑,取胡儿弓,边跑边射追兵。

他在蓝田南山射猎。在他为右北平太守时,他不但射石没镞,还射杀过老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是唐代才子卢纶讲他射虎入石的故事。

李广到老都喜欢与人比赛射箭为乐。

他四千骑兵与匈奴四万骑兵交战,李广用“大黄”连弩弓射匈奴偏将。他的部下们吓得面无人色,李广却愈战愈勇,众人都服了他。

李广带兵自成一家,是简易风。

行军不讲究编制和行列的阵势,在靠近有水草的地方驻扎,然后是人人自便,夜里也没有打更巡逻。军中的文件等一切从简。

他也会远远地布置侦查哨,从未遇到过偷袭。

将军程不识和他的作风相反,但匈奴害怕李广,士兵们也更乐意追随李广,而认为跟着程不识是吃苦头。

在汉文帝时,李广是皇帝的骑兵侍从,汉文帝见他冲锋陷阵,格斗猛兽,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生在汉高祖打天下的年代,封个万户侯还不是等闲事。

二、两次封侯,失之交臂

李广一生有两次封侯的机会。

一次是在汉景帝时,中央要削藩,诸侯王吴王刘濞不满,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李广是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平叛,在昌邑之战中李广夺得敌军的战旗。

谁知李广头脑一热,却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将军印,及至归朝,没有受到汉景帝的封赏。

李广因为一个举动丢掉了封侯的机会。他实在不懂政治,李广是中央军,怎么能接受地方诸侯王的将军印呢?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胞弟,窦太后偏爱这个小儿子,想让汉景帝在百年之后传位于刘武。汉景帝还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呢。

李广不知道其中关系的微妙,错失良机。

还有一次是在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进行漠北决战,李广已经60余岁,再三请求参战,汉武帝刚开始不答应,良久才松口,让他做前将军。

卫青抓到匈奴,得到单于的行踪,便调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并,绕远走东路,那里的水草也少。

原来,这都是汉武帝事先给卫青的叮嘱,李广老了,还背运,不让他和单于作战。

卫青把前将军换成了公孙敖,公孙敖不但是卫青的朋友,还对卫青有救命之恩。

李广也不向卫青告辞,恼怒地到东路。

最后,单于跑了,李广没有向导,迷路失期,是死罪。

这次机会在汉武帝、卫青的排斥、压抑下丢失。

王维作“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难封是有命运的成份,但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三、戎马一生,选择自杀

在汉景帝时,李广为上谷太守,天天和匈奴打仗。

典属国公孙昆邪怕李广这样下去,早晚要失去他,流着眼泪对汉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

李广还过于冒险,在他为上郡太守时,他百余骑兵遇上匈奴数千骑兵,他命令下马解鞍,虽侥幸骗过匈奴,但部下却不知他的行踪,无法接应。

李广的应变能力不足,在文帝、景帝时,对匈奴政策是和亲,战争是防御型。到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时,对匈奴战争改为进攻型。

在汉武帝时,李广五次为将军击匈奴。

马邑之战引诱单于,汉军都无功。出雁门击匈奴,李广被俘,论罪当斩,后来赎为庶人。

出定襄击匈奴,李广军无功。出右北平击匈奴,李广功过相当,无赏。

漠北决战,李广迷路失期,当死。

李广实在是无尺寸之功。

就是这样一位将军,有赏赐都分给部下,饮食和他们共享。

李广领兵行军,遇到水粮缺乏的时候,士兵没有全喝上水,他就不喝。士兵没有吃,他就不吃。他宽厚和气,士兵们都乐于效力。

虽未封侯,屡战屡败,李广初心不改,戎马一生。

最终,失期的李广没有像上一次出钱赎罪,而是一身担责。

他不再忍受刀笔吏的审讯侮辱,他知道他这一生再也不能上阵杀敌,一代英雄没有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是血性男儿抽刀自刎。

百姓闻之,无不垂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既往文章:

吕后:丈夫背叛、爱子夭折,看屠龙少女怎么被逼成为全天下的王

平生不读《金瓶梅》,枉在人间走一回

罗翔老师推荐爱伦·坡《黑猫》:很可怕!黑猫诱我杀妻,还告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