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门诊“门可罗雀”?要医防融合,让临床医生参与进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5-26 17:15:36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邱越)“戒烟还有门诊?”“戒烟不就靠自己控制吗?”“抽烟是病吗?还要上医院吗?”……

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在无烟日前夕,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走访了多家公立医院的戒烟门诊,并与多位有戒烟意愿的“烟民”交流发现,多数戒烟门诊“门可罗雀”,且许多有戒烟意愿的人甚至不知道医院有设立戒烟门诊,且也不认为自己戒烟需要借助医生的帮助。

对此,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马吉祥认为,戒烟干预机制的形成最主要还是通过开展医防融合推动服务生活方式干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临床医疗服务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这就需要每个临床医生既要开药物处方又要开健康处方,既要做疾病的诊断也要做健康风险的评估,这也是医防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张建议戒烟的医嘱开给病人,有时甚至比社会宣传教育10次更有效,一旦越来越多的患者遵循医嘱开始戒烟,我们的戒烟门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5月21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在某地级市市立医院(德州市立医院)的戒烟门诊观察到,该门诊与便民门诊和健康教育科共用一个诊室,记者在该院走访的近1小时内,戒烟门诊无一人前来咨询就诊。

在某地级市市立医院,戒烟门诊与其他门诊共用一个诊室。邱越摄

该控烟门诊负责人黄主任(黄福林,建议匿名)向记者介绍,目前门诊的接待量不太高,平均一个月仅2-3人前来就诊,大部分是因为已患有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在其他科室的医生推荐下,前来戒烟门诊咨询,很少有主动前来就诊戒烟的。此外,由于戒烟药物都要自费,且在2023年之前还只有进口药物,一般一个戒烟周期三个月左右,需要花费6000-7000元,“很多人听到这个花费,加上对自己戒烟毅力信心不足,就放弃了,能成功戒断的非常少。”

记者查阅媒体公开报道发现,戒烟门诊“门可罗雀”的情况并非个例。马吉祥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其实相当普遍,主要原因还是公众对戒烟的认知不够。由于吸烟的危害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看到,因此很多吸烟者认为吸烟导致疾病只是个别人的问题,吸烟行为更多属于个人不良习惯,即使个别人想戒烟也不会想到去戒烟门诊求助医生。

“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好戒烟门诊的诊疗服务,让吸烟者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形成戒烟的个人意愿。病人在医院就诊时,每个接诊医生都要询问是否吸烟。如果病人吸烟,医生就要推荐他们到戒烟门诊就诊戒烟。同时,发挥医防融合的作用,疾控人员也要针对到戒烟门诊就诊病人做好生活方式干预和持续的健康管理。”马吉祥说。

“要想更大程度地提高吸烟者成功戒烟的比例,与戒烟门诊相配套的辅助措施必须跟上。”马吉祥说,有关政策、标准要有硬指标,措施不能“软”,不能走形式。要通过创建无烟医院、无烟机关、无烟餐厅等支持环境建设打造真正无烟环境,在全社会营造不能吸烟的氛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让更多的吸烟者实现成功戒烟。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