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基础(三六):真切的感受,独特的发现

闲读与苦读 2023-11-23 10:49:11

进行创作构思,必须具备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力,不等于一般的感知。每个人都接触到具体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形象的感受与激发。作家的感受是以艺术的眼光去接触生活,燃烧起强烈的激情,渗透着对生活的理解。这种感受把形象、感情、思想三者融为一体。

当作者受到生活中某种触动的时候,这种触动不仅是具体的,而且已经伴随着作者的爱与恨,包含着只属于作者自己的独特的发现和理解。这种感受不是任何人的观察思考所能取代的,因而就有了作者形象构思的独创性。

我们说,感受力是一个作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一个感受力比较敏锐的人,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当他在现实世界中,看到某一事物最初事实时,他就会发生强烈的感动。作家感受事物,正是带着感情的触角并伴随着思想的锋芒与形象的活力而进行的。

许多作者构思作品常常是感受催发了他的“灵感”。巴金说自己写《激流三部曲》,“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这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形”,这里面“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他还说过,“我不是为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他要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他也感到了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

曹禺曾说:“这个‘感到的’在创作上非常重要,……这大概就是所说的灵感吧。这种灵感是最难得的。”他写《雷雨》,说自己“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他们都是在对那些封建家庭有强烈而深切的感受,有深刻的发现和理解的情况下,才文思奔涌,不可抑制,创造了觉新、觉慧、周朴园,蘩漪这些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是作者个别化了的认识和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强烈而真切的感受。

没有感受,也就无所理解,无感而发,势必矫揉造作。若感受肤浅,发现也缺乏新意,构思必然一般化,作品也必然缺少艺术个性。常言道,艺术创作要独具慧眼,匠心独运,都说明构思要自出心裁,要发出心灵的呼喊,要爆出生活和思想的火花。“铁烧到最热的时候再锤”,而每锤是要用尽了最内在的力量,形象构思与感受、发现的关系也正如此。构思要新颖、不落窠臼,作者就必须要有深刻而独特的感受与发现。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