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淑兰传奇

工艺美于心 2024-05-23 09:43:31

库淑兰的艺术效应

文 | 杨先让

我总感觉对库淑兰还有话没有说完。

那是1988年,我带队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第一次到了陕西旬邑县,由县文化馆文为群和副县长陪同,进村去访问库淑兰,那次我还特约了西安美术学院杨学芹教授同往。在一座破窑洞里,我见到了真正的艺术殿堂和一位艺术大师,令我震惊万分。从那时开始,我认识到了民间美术家与专业画家的距离和区别,同时更坚固了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民间美术系的信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为库淑兰的艺术作了几件事首先在北京宜传,除录像、课堂讲座和办展览外,利用中央文化部主办的民间艺术评奖机会,让库淑兰的作品获大奖、特奖。

《剪花娘子库淑兰》书影

在我为台湾《汉声》出版社编写的考察黄河民间艺术的书中,专写了一篇库淑兰和她的剪纸创造。同时不断向《汉声》负责人推荐库淑兰的艺术。记得我们曾有以下的交谈。那是1990年,《汉声》领导人吴美云和黄永松问我:“杨老师,库淑兰的作品到底如何?”“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们,她是我至今了解到民间艺术家第一号种子,真正大师级的人物,几百年出一个的,马蒂斯也剪了一手很美的剪纸,如果他真是一个诚实的艺术家,那么他看了库淑兰的东西会五体投地的,你们应该出版她的专集,国内外大画家什么规格,她就应该是什么规格。”

果然他们去了陕西旬邑县,回来后对我兴奋地说:“我们太感动了,决定出版她的专集,杨老师你是否可以给我们写?”我说:“什么?让我写!不,文为群是发现库淑兰的功臣,非他莫属。杨学芹可以写一篇论文放在里面,放心吧。”一年后文为群亲自送来了编写的图文稿件,我一口气读完,写得好。杨学芹的文章也极佳,事后我将杨学芹的文章收入我主编的《中国民间美术论文选集》中,就这样我将他们的稿件全部交给了在北京的《汉声》代理人,并催其快交给台湾《汉声》编辑部。这是将近1993年的事了。在我去美国之前,文为群探讯过我稿件如何了,我只能说稿子全部交去了,等他们直接与联系吧。

在美国一晃三、四年,我利用在那里的机会讲民间美术、放幻灯片,大受欢迎,约者不断。其间每谈到库淑兰,我与听众都激动不已。今年春节期间,我在美国休士敦主办了一次《中国民间美术展》,突出展出了库淑兰四幅大剪纸画,又选了河北蔚县窗花和陕北洛川马秀英十幅绘画陪衬,我印的请束就是选了库淑兰的《剪花娘子》特写,一展出就非常成功。

台湾《汉声》主编黄永松的工作照

展出期间接到台湾《汉声》主编黄永松的电话,他告诉我《库淑兰专辑》三月底出版,而且库淑兰作品展也在台北开暮,特约文为群前往现场。感谢《汉声》的四年编排心血,《库淑兰专辑》终于出世了。

《剪花娘子库淑兰》书影

今年四月份我在美国北上巡回讲学,主题是民间艺术,由费城、华盛顿、纽约、纽伦敦至波士顿,被称为由南方休士敦刮到东海岸的一阵中国民间艺术旋风。我格外兴奋的是在费城福兰克林博物馆讲座刚结束,就由罗茂能教授亲自从台湾带来了《汉声》出版的一套精美的《库淑兰专辑》给我从此我变成了《汉声》的义务“推销员”,每次讲座完毕,都有人登记购买我编写的《黄河十四走》和《库淑兰艺术专辑》。当然主要是华裔学者和各图书馆。

在费城一批学者正在酝酿发起促成库淑兰作品大展来美国的展览计划,他们已与《汉声》联系合作,是否能成为现实,要看能不能集到一笔可观的经费了。

近十年来我在国内和国外,库淑兰的艺术象挥之不去的一个艺术幽灵。库淑兰艺术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像库淑兰这种民间出现的极有艺术灵性的人物,其他地区和国家里也出现过。只不过历来国内外的文化上层人士将注意力焦点集中在专业艺术家领域里,而对民间的艺术才能采取忽视的态度罢了。

是近数十年,艺术不满足传统的继承而向原始艺术去探索的过程中,开始了一种觉醒,一种悟性。慢慢地人们愿意较公道地去对待不是由专业队伍中,也不是从学院培养出来的那极少数,也是极艰难的从民间底层所产生的艺术人才,并对他们刮目相看了。

人们只是开始认识到那些民间艺术家的出现像是天授的天分加上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滋养而成的,是富于人文价值的宝贵珍藏。

法国杜勃飞(TEANDUBUFFET)于五多年前开始对民间这类灵异画家的作品作系统地收集与研究,并在法国巴黎成立学会进行广泛讨论,他们认为这些具有超灵性的画家,大都与文化社会脱节,过着艰苦的生活,从事劳动,没有机会拿过画笔,一旦画笔落手,竟像神灵附体一样开始了一个传奇故事,自此绘画就变成他们的生命了。这些如同受到一种“神意”使命,故能全神贯注,心无别骛,不涉名利,不同常人的观念感受,不厌其烦的于抽象形态之中,。他们的作品往往产生一种令人心灵战栗的神秘感。

我想中国库淑兰即是属于这一范畴之中的艺术家,中国肯定不只这一位,而是未被发现而已。

去年由台湾来美国举办展览的民间画家(台湾称之为素人画家)洪通(1920-1987年),也属于同一类型的艺术家。

洪通(1920-1987),著名的素人画家

洪通作品

洪通是一位目不识丁、性格敦厚朴实、但又非常固执的劳动者。1969年50岁时,开始日夜作画,几乎达到疯狂地步。他用自己创作的符号式的形与线、色彩与文字,传达着他自己的冥想“天上事”。因为他不止一次又极其自信地对来访者说“我现在要画天上的事。”“上面的人告诉我的,他们每天跟我说话。”所以被称为“疯子”与“天才”画家。当其作品被炒得狂潮火热时,他却坚决不出卖自己的作品了,直至贫穷死去。美国家喻户晓的百岁老祖母摩西(1860-1962年)也属于这类灵异型人物。她年轻在农场为人干活,结婚后生儿育女,因为一次儿媳要油刷一个旧橱柜时先说了一句“最好在上面画一幅画才好。”摩西祖母就说要试试,从此就一画而不可收;一幅幅表现自己童年的农村风情生活图画出现了,春夏秋冬为背景,浓烈的节日气氛为烘托,人物车马、房屋道具,生气勃勃的活跃在画面上,充满了温馨而稚拙的情调。194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作品被一位纽约来客发现并收购,之后被展览被收藏,被宣传被出版,并由当代一些著名诗人为每幅作品配诗出版为各种画册,不仅成为艺术品的欣赏,也变成了美国民俗历史图画留给了后人。摩西老祖母一直被人们敬爱。活到一百多岁而谢世。近几年被美洲推崇的墨西哥女画家佛丽达·卡罗(FAIDAKAIILO),创作的那些怪诞图画,也属于这一类灵异型的天才。

SCOTTIE WILSON

temple of light ca.1942

英国画家威尔逊(SCOHIE WILSON)的密集红条中总是隐藏着一只只窥视的眼睛,另一位英国女画家CILL那布满了玩偶面孔的作品,以及法国神异画家LESAGE,都有一双不同寻常的慧眼,又都在人生一定的成熟期才突发出一种既原始又神秘的艺术创造力,并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企图将这些灵异艺术家归纳到现今艺术的任何类别或流派中都是徒劳的,他们是一种独特的,宁愿远离商品社会而过其朴素的灵性生活,他们是真正超现实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才是纯粹的艺术,为艺术而存在的艺术,是表达心灵深度的新艺术语言,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明白了艺术天地中的另一个世界。

几年来我一直提醒自己莫有偏见,因为世界之大,很多未知数使人意料不到。相比之下,中国这位“剪花娘子”附体的库淑兰的艺术也可以算是佼佼者了。这是因为她处在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土地上,由被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浸泡了一生的人,再加上苦难生活的磨练,这一切的总和酝酿而成就了她的艺术涵量。

库淑兰的艺术坦然大气,她的抽象艺术语言是统帅在民俗传统象征艺术符号之中的,是纳入在中华民族古老的阴阳文化的内涵里,她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积淀为表达自己的个人感情而驾驭自如。

目前,我所了解的一些中国农村妇女剪花能手,大都是民俗传统剪纸的高才,不能说她们没有创造性,如山西新绎县年近90高龄的剪纸高手苏兰花,主要表现戏曲情节和现实生活;河北磁县80多岁的张树梅也是以表现戏剧人物为主;还有陕北、甘肃几位老年妇女剪纸能手,在题材方面也大同小异。但是库淑兰却走出了一个自我艺术创造的新境界,明显与其他民间艺术家拉开了距离,她站得更高一些,灵性更神奇,自信力更强,艺术的感染力更大。可以说不愧是大师国宝级的人物。库淑兰秉性泼辣达观,她能幽默人生,自编自唱自己的苦乐身世,并忘我地投入艺术创作。她紧紧抓住了一个既伟大又永恒的主题,既歌颂中国劳动妇女的神圣价值,其中又包含着纯洁的母性情爱,这是她不厌其烦的反复讴歌的主题。她在艺术创作面前将生活中的苦痛置之度外,完全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之中。她尽美化之能事将女性奉为圣主,她创作的女性或日剪花娘子头戴花冠身披霞被,以神圣的阴阳合体葫芦形为身子,坐在象征女性莲花宝座上,上方托着日月星辰和繁华似锦的图案,一幅神圣尊贵的样子。

库淑兰不同陕北洛川农民画家马秀英,经常将自己的老汉表现在画面中,并将其形象美化得身披瓜果花朵,库淑兰没有那份感情,她生活中缺少的正是爱情的滋润和老汉的温情。因而她的画中大都是仙女般的女性,虽然也有牵枣红马的情郎哥,也有青年后生们,但那是理想的化身,是男红女绿的搭配,不是现实中的“他”。

《剪花娘子》/库淑兰/剪纸

《姜娃拉马梅香骑》/库淑兰/剪纸

库淑兰的艺术是自我陶醉,是无我境界,是神交是天授是心灵的异象再现,是真善美的体现。她表现十二月景色也罢,表现空空树也好,表现鸡鸟、狮虎、壶碗、袅袅香烟等等,都围绕着一个妇女对生命的歌颂。

库淑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结晶,虽然神奇却可以理解,是浓烈的中国民间化了的艺术,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其意义应该作充分的估量。

艺术就是那一个,而不是那一群,千万莫要蜂拥而上去群像化地淹没她,去抄袭伪造她,用铜臭气去侵占她。毁坏了真正的艺术和一个可贵的艺术天才,那将是罪恶的。

由此我一再想到,那些持现代派的所谓艺术家们(这里并不指像英底格里艾、毕加索以及英尔、夏加尔手由民间原始艺术中吸取营养而壮大了自己的艺术家),那些自己不具备艺术上的灵性而去强奸民间艺术为己有,怀着极大的私利去装腔作势猎奇取巧,以此吹嘘自己是前卫是超前的人,是多么可悲。尤其是当我们真正接触到那真正来自民间的灵异天才后,更显得以上所指的卑劣,那些粗制滥造哗众取宠是对艺术的污染,是艺术界的瘟疫。

让我们将库淑兰等民间艺术家们的艺术真诚地推崇起来吧,去研究他们学习他们的创作心态,去体会一种属灵的艺术家们的形成原因和他们超人的,灵异来源吧,这正是我们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帖编辑 | 王博扬

作者简介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中央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民间美术系主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第14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9“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0 阅读:0

工艺美于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