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亮眼经济增长的背后——新质生产力的吉林实践

吉林日报 2024-05-15 20:40:21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全国各省份在中央的号召和引领之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纷纷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澎湃、向新而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陆续奔赴全国各地,采访调研各地方、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4 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迈进第三个十年。在这一关键节点,东北正在续写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他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破局点在哪里?

以吉林省为例,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吉林工业化起步早,是我国汽车、化工、电影产业的“摇篮”,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

从工业看,一汽汽车、长客高铁、长光卫星等“吉林制造”享誉全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吉林工业持续向好。

从农业看,吉林有近1亿亩黑土地,粮食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800亿斤,今年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吉林有底气、有想法。

从创新看,吉林有66所高等院校、106个科研机构和众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走科技创新道路,吉林创新驱动的潜力巨大。

当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抢占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奔赴吉林,探寻吉林的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又正奔向何方?

吉林化纤集团生产车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石青川 | 北京、吉林报道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这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4月的吉林,春意盎然,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你看,那边是我们准备做碳纤维储氢瓶的地方,现在虽然还没开始批量生产,但已经完成产品研发了。”吉林化纤集团一名工人兴奋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现在我们碳纤维产量已经相当可观,听说未来还要扩大规模,然后把这一整片都连起来,到时候还会在这里修一个进出厂区的新大门。”

不远处,一栋清水楼前挂着科技中心的牌子,几名建筑工人正在对大楼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路对面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与不远处火车哐当哐当驶过的声音交错在一起,让吉林化纤整个厂区显得忙碌但有序。

作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近年来,吉林化纤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开拓碳纤维这片“蓝海”,并一跃成为吉林省碳纤维产业的龙头企业。

吉林化纤只是吉林省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如果把吉林省整个的产业发展比作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木,可以发现,近年来,吉林老工业基地这片“丛林”有了诸多的新变化:传统产业的一些“老树”借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不断萌出新芽;新兴产业的“新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茁壮成长、生机勃勃。

这些新变化的背后,是吉林对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深入探索。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3月14日在长春调研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突出抓好产业布局这一总体规划,牢牢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发展低碳化、产业高级化趋势,认真梳理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中的功能定位,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努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通过推进创新引领发展,新产业正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吉林市夜景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重点工作时指出:“我们扶优育强稳定工业运行,出台稳工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产量、扩产能、拓市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经济发展再接再厉,再次交出了一份亮丽成绩单,4月18日发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6.5%,全国排名第一。

“吉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厚植历史底蕴,传承奋斗基因,全力‘补考’‘赶考’,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待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如是说。

一组组“热腾腾”的数据背后,是吉林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吉林经济增速快,政策因素不可或缺。

中央层面,202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地方层面,2023年11月,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高品质生活体系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前瞻布局产业规划。

在政策效应推动下,吉林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冰雪经济等产业,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吉林省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对现有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率。此外,产业集群化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

“吉林省正在培育产业集群,包括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等,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科技创新的驱动,即通过科技项目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也助推吉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体系。”孙久文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