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这款吊带抹胸好特别,网友:后来古装剧再没见到了

西柚真好吃 2025-04-30 03:18:39

在古装剧《聊斋奇女子》中,刘诗诗扮演的辛十四娘献舞时穿了一件非常特别的“宽吊带内衣”,以前的内衣真的有这么“现代”吗?叫什么呢?

先说结论,古代的内衣形式很多,有的人会直接称呼为“抹胸”,宏观意义上是古代内衣的“统称”,顾名思义就是遮挡胸部的衣物,有一片式抹胸式样,也有吊带式样,甚至还有交叉吊带,可以说是款式多种多样。

汉服的抹胸覆盖了各种内衣品类,叫得人多了,便成为一种“泛义统称”,各个时期叫法也不同,也有直接以出土墓来区别命名的,虽然在部分出土报告里会直接标注抹胸,但每个时期也有自己的主流特色内衣。

先说抹胸,目前我们知道的抹肚、抹腹、抹额里的“抹”都读mò,在这个词组里的本义是“遮盖”,我们通常意义上抹胸一般会以为是无吊带的,即一片式,顾名思义就是一片布围合,用系带固定,分成中间打不打褶(无实物认证)、打三角褶(收省)、打工字褶等,元明时期还有用扣来约束的。不过不打褶的情况从目前现实情况看来,并不太符合穿着服帖性。

还有一款吊带式三角内衣。也有学者提出,这种梯形内衣可能似汉晋时期的抱腹,后世也归类为“兜肚”,男女皆可穿。

小孩子也穿这种兜肚,从宋代儿童画等作品中,可以看出,是一块布片,上宽下窄,在背后打结,为露背款。而且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肚子、不受寒。

比如汉晋还出现一款特别的吊带内衣——裲裆「裲裆双心共一袜,帕腹两边作八襊」,其样式有点像现在说的背心,是两片方布组合,并用肩带连接,和我们现在的吊带内衣已经非常接近了。刚开始是男人穿的,但到魏晋南北朝,就被爱美的女性共享,男女都可穿,男子甚至可以外穿。

南宋黄昇墓抹胸就有两个“猫耳”,向后绑带形成吊带款,可交叉系带,几乎为露背款,但这款抹胸一般不外穿,多为内搭使用。

在元明时期,这种无吊带一片式抹胸与(有吊带)背心式样的“主腰”存在共存情况,其中背心可对穿也可交穿,可见其灵活度;妃吊带抹胸则用金属扣或者布扣绑束。有的人也将明代的内衣统称为“主腰”,不称“抹胸”,则是说法不同的情况。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一件吊带内衣不足以囊括中国内衣的式样?的确如此,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已经有了不同的时尚式样,只需我们多加了解,便可了解,古代内衣,绝对不只是一块布那么简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联系后台,我会尽快处理,感谢

0 阅读:0

西柚真好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