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大中小学增设生活管理课,老师和家长态度却一边倒

观教育 2024-03-07 08:34:42

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澄提出了让全国大中小学校增设生活管理课程的建议。陈澄认为,为了让孩子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往往会替孩子把生活中的事情安排好,这样就导致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后缺乏生活管理能力,从而出现了不少“月光族”、“外卖族”、“乱脏族”等。于是,陈澄呼吁各级学校增设清洁、烹饪、生产劳动等生活管理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管理能力。

确实,现在的学生生活管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提升学生的生活管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对待陈澄提出的“大中小学校增设生活管理课程的建议”的态度却是一边倒,那就是不支持学校开设生活管理课程。

老师和家长为什么都反对学校开设生活管理课程呢?

第一、当下的中小学课程中已经包含了培养学生生活管理能力方面的课程。目前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已经有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育、体育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以及生活常识教育等内容。那么再开设专门的清洁、烹饪、生产劳动等方面的生活管理课程,不仅存在冗余和重复开设的情况,还会对现有的课程设置造成影响,甚至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第二、增设专门的生活管理课程势必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虽然某些人认为老师的工作就是每天上两三节课,但事实确实上课已经成了很多老师的副业,老师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教学以外的任务折腾得焦头烂额。如果再增设一门新的课程,在没有专业老师之前只能由现有的老师承担授课任务,那么老师就需要准备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还会因为老师的不专业性影响教学质量。

第三、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紧密配合,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生活管理能力的培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显然是要超过学校的。如果学生在家庭中缺乏独立生活技能的培养,那么无论学校开设多少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生活管理能力,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培养起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简单来说,在学生生活管理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学校只是辅助的角色而已。

第四、增设生活管理课程,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的短缺,并带来安全管理的挑战。比如学校增设烹饪课程,那么学校就需要购置烹饪器具,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场所,而配齐这些资源对大部分中小学校来说恐怕都不太现实。另外,这些课程无疑会增加学生受伤的风险,而学生哪怕只受了一点伤,遇到不讲理的家长学校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第五、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学校开设生活管理课程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将生活管理能力的培养当成了一门课程,那么势必会有家庭作业,不少家长就担心最后又变成了家长的作业。所以很多家长也是反对开设生活管理课程的。

良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生活管理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仅仅通过增设一门新的课程就能实现。

0 阅读:2

观教育

简介:分享教育故事,剖析教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