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的襄樊大战,其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汉中之战。
此战中,曹仁守樊城,于禁、庞德来救;于禁、庞德覆灭后,徐晃来救;徐晃来战时,曹操又担心徐晃不利,还从淮南把张辽等人调了过来,甚至准备亲自出阵···
而江东方面,吕蒙、陆逊、潘璋、蒋钦、
此战中,曹操阵营的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悉数来战,甚至张辽都从淮南前线赶了过来(只是张辽到达时徐晃已经击退了关羽)。
而孙权阵营,则吕蒙、陆逊、潘璋、蒋钦、韩当、周泰···数得着名字的江东名将悉数出阵,孙权本人也紧随吕蒙之后,亲自抵达南郡指挥作战···

可以说,曹操、孙权,都是尽了全力投入到襄樊战场上来了。
然而···刘备集团,却异常佛系。
从关羽开始进攻襄樊,到“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再到南郡被袭,再到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到关羽被俘身死,整个过程,刘备都安安静静的,没有从益州调过一兵一卒来增援···
刘备为何如此?是他真的认为关羽强到可以独力对抗曹操、孙权两家的联合打击,还是故意要害死关羽的?
经不起推敲的阴谋论每当历史谜题出现的时候,阴谋论必然就会挺身而出,解释一切!
因此,关于襄樊之战中的这一反常情况,阴谋论再次强行解释:因为,刘备、诸葛亮故意要害死关羽!
而且,这种阴谋论的提出者,可不只是一般的网友,而是学术“大咖”。

比如,民国学者章太炎就提出:诸葛亮想要除掉关羽!因为诸葛亮主张“东联孙权”,而关羽拒绝与孙权联姻,破坏了“联孙抗曹”的一贯政策,所以诸葛亮要故意借刀杀人,除掉关羽!
而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方诗铭老师(这是个人最尊敬的现代三国史家)则认为:是刘备要除掉关羽!原因是刘备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将来自己的儿子镇不住关羽,所以不愿去救关羽。

无论章太炎还是方诗铭,都是大家,其历史研究是绝对有权威性的。
但是,这一次,他们的观点实在是经不起推敲呀!
为了除掉关羽,不惜把荆州都丢掉吗?
没有了荆州,所谓《隆中对》的设想就要破产,光复汉室的前景就更渺茫了。
不夸张的说,荆州得失,关乎着刘备集团的国运。
刘备、诸葛亮与关羽即便有不和,又何至于要不惜损掉自己的“国运”来弄死关羽呢?

退一万步说,即便刘备、诸葛亮都看关羽不爽,在关羽北进时,自己派出强有力的部队和信得过的将领(实在不行刘备亲自去)进驻南郡,不是既保全了荆州,又剥夺了关羽对荆州的控制吗?何必要“劳烦”人家东吴派军队去夺了荆州呢?
至于章太炎老师所说的,诸葛亮不满关羽破坏联盟而不惜把关羽害死,把荆州让东吴夺去,那刘备、诸葛亮干脆直接把荆州剩下的部分送给东吴“交个朋友”不就好了吗?又何必要把关羽的大军都一起报销了呢?
所以,所谓阴谋论,不但经不起推敲,更是侮辱了刘备、诸葛亮的智商。
好了,既然不是“阴谋论”,那刘备为何坐视关羽孤军奋战呢?
这是计划的一部分:执行《隆中对》设想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按照《隆中对》的计划,“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威胁曹操集团的统治中心,然后刘备自率大军出秦川!
很多专家、朋友都会说:关羽打的是襄樊,不是“宛、洛”,关羽的军事行动,其实只是在执行“隆中对”中的第一部分,即“跨有荆、益”,尚未到第二部分(即两路北伐)。
确实,如果单纯从行政划分上来看,襄阳、樊城确实都属于荆州,关羽攻打襄樊,好像仍然是在执行“跨有荆、益”的部分。
但实际上,从当时各方的形式来看,关羽打襄樊,就是在执行《隆中对》中的“以向宛、洛”!或者说:打下樊城,关羽就一定会毫不停顿地执行“以向宛、洛”的战略任务。
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三国志.满宠传》
今若遁去(放弃樊城),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所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满宠传》
显然,关羽攻打襄樊,其影响力已经绝不只局限于荆州,而是影响到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归属!

曹操都考虑要迁都了,满宠都说“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所有”了,这难道还不是“以向宛、洛”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形势变了,所谓“以向宛、洛”,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宛”了。
在关羽北伐之前,宛城爆发了反对曹操的起义,曹仁攻破宛后,屠了宛!
而由于曹操在征汉中等作战时,大肆征发南阳等地的民力,这些地方“群贼烽起”,有的部队加入了关羽军,有的部队遥相呼应。
显然,宛,暂时已经失去了作为曹操南下或者防御的基地作用了!

所以,一旦关羽打下樊城,就会好不停顿的向北发展,直接攻击曹操集团的核心部分!
既然如此,刘备该干什么呢?
当然是要为“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做准备!
而实际上,刘备也正是在做这个准备!
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三国志.先主传》引《典略》
所以,刘备不助关羽,而为“出于秦川”做准备,正是计划的一部分。
益州的困难:支援关羽,与准备“出于秦川”,不可兼得当时,汉中之战刚刚结束。

汉中之战打了一年零八个月,不但军队需要休整,蜀中经济更是需要休整!
汉中之战,刘备军虽然取胜,但赢得比较吃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国力。
而由于曹操在退出汉中前后,将汉中之民大量迁徙,导致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战胜所获得的物资利益短时间内无法弥补战争消耗。
所以,对益州方面来说,他们急需转入休整,安顿人民,恢复国力。
所以,刘备军如果大力支持关羽,就会影响休整,也就会影响其将来”出于秦川“的准备。
何况,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关羽急需的东西,也正是刘备缺乏的东西!
当时,刘备派出一支军队去协助关羽,是可以的。
但是,关羽最缺的,是粮食呀!他自己都已经”擅取湘关米“了,再给他增加一支援军,意义不是很大。
而要给关羽增加粮食,又正是刘备军所缺的!
所以,支援关羽,是准备”出于秦川“在当时,刘备不可兼得。
而从战役大部分时期的情况来看,似乎支援关羽的紧迫性并不强,反倒是囤粮休民,准备”出于秦川“的必要性更大一些!
战役各个阶段,刘备皆不好相助1、战役初期:不便相助,又不必相助。
战役初期,关羽打得非常好。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个形势简直太好了!
至于东吴“背刺”的可能,似乎也不必过于担心。
虽然关羽率领主力北上,但是,后方还有烽火台系统,还有江陵、公安两座坚城,东吴纵然来攻,又怎么可能迅速打下呢?守江陵的糜芳是刘备小舅子,守公安的傅士仁也是追随刘备多年的将领,当初先主颠沛流离、屡战屡败时他们都紧紧相随,这个时候谁会提前料到他们会背叛刘备呢?
退一万步说,孙权即便胆敢来偷袭,只要江陵、公安凭城而守,东吴一时也拿不下,到时候,刘备再率水陆顺流而下不就好了?
所以,在战役初期,刘备是不必急着去协助关羽的,老老实实做好“出于秦川”的工作才是正经事。
2、战役后期:救不了。
此后,吕蒙“白衣渡江”,由于糜方、傅士仁不战而降,因此,南郡的核心区很快就丢了!

很快,陆逊又立刻西进,攻占了夷陵等地,封锁了三峡!
到这个时候,刘备不经一场“夷陵之战”这样的而胜利,就进不来荆州,也就帮不了关羽了!
这个时候,就是救不了了!
时关羽攻打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三国志.先主传》
从大胜到覆灭,几乎就是转瞬之间完成的。形势变化得太快了,刘备确实是反应不过来!
人们之所以对刘备不助关羽感到奇怪,是因为人们开了”上帝视角“。
您看到:四年前,刚刚约好以湘江为界的盟友孙权,这个时候不趁机北伐,反而会袭关羽!

您看到:在刘备低谷期生死不离的糜芳、傅士仁会在这个时候投降,关羽精心筑的江陵、公安未经一战就轻易沦陷。
您看到:关羽军团居然因为吕蒙的计策而纷纷离散···
这些情况,您都看到了,所以,您才会奇怪:刘备怎么不帮助关羽呢?
所以,您才会提出各种阴谋论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
其实,刘备当时助不助关羽,都是从其战略考量和对形势的判断做出的。
只是,因为能力或运气的因素,没有人能把一切可能和因素都考虑到位。
刘备、诸葛亮比我们厉害一点,能提前预料和判断的东西多一点,但他们也难免会有疏漏。
没有那么多算无遗策,更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论。
人们总是希望尽可能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但仍然难免遇到预料之外事件的打击,这才是人生,这才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