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升级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义为“新增长引擎”,作为万亿级蓝海的低空经济,热度与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剑指“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的成都,无疑是积极的“参与者”:
▶ 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中,“低空经济”与“氢能源”一起,纳入成都30个重点产业链“朋友圈”。
▶ 今年9月,成都印发《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健全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应用场景等。
▶ 数据显示,成都有人机累计飞行超过40万架次、8万小时,无人机累计飞行超800万架次、60万小时,位居全国前列;低空制造产业规模力争今年突破65亿元,带动低空经济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引育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沃飞长空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下游企业220余家,自主研制的无人机产品实现从10千克到吨位级全覆盖…………
火力全开,拿下多个“全国试点”、“全国首创”等响亮title的成都,又是妥妥的“领跑者”。而巧合的是,这些“全国首创”都是在今年内取得的。

11月18日,成都成为全国首批eVTOL六大试点城市中的一员,并获得了600米以下空域授权。
所谓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通俗来说,就是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飞机,也有人称其为“飞行汽车”或“空中出租车”。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品之一,eVTOL具有垂直起降、低噪音、零排放等优势,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载体。

▲大型多发无人机跨省物流首航场景,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这里“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需要划一下重点。
目前国内低空经济发展主要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而600米则是当前许多无人机飞行的上限,同时也是空中游览、交通出行的直升机主要飞行高度。而对通航产业来说,空域使用条件是最关键的要素。
但在现行空域管理机制下,成都低空经济在跨区域、跨领域航线开放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掣肘。
如今,拿到了600米以下空域自主权,成都可以甩开袖子大力拓展低空应用场景,譬如加快构建以eVTOL为核心的载人运输航线网与“干—支—末”物流配送网;再如营造空中游览、航拍航摄等领域的低空新型消费市场;再如应用到从高铁站到旅游景点或城际交通等等。
当然,很多人的“打飞的”预想场景,也有望照进现实。
譬如今年6月,位于双流国际机场的成都公务机基地正式投用,乘坐公务机的旅客抵达双流国际机场,可以无缝换乘低空飞行器,快捷地抵达中心城区商务区、周边地区景区景点等,“公务航空+低空经济”组成高效出行新模式。
再如今年6月,成都城市低空载人航线验证飞行首飞成功,从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飞向青城山,只用了半小时。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今年上半年,由吉利沃飞长空全自研战略产品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验证机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企业,标志着中国eVTOL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而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正是一款“成都造”。
根据沃飞长空市场总监费岚介绍,作为国内首家“有人驾驶载人eVTOL”适航审定企业,AE200适航进程在稳步进行中。据了解,AE200设置了5-6座,航程范围200公里,后续将逐步应用于人口稠密区上空开展高密度的载客商业航空运输,以及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场景。

▲图源见水印

11月21日,成都淮州机场全场景低空空域(航线)试飞工作圆满完成,并正式发布成都淮州机场《空域使用规则》,标志着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正式投入使用。
所谓阶梯式低空空域,是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单一空域进一步细分划设,提高空域利用率。
聚焦淮州机场,“升级版”的新空域飞行高度将提升至原来的三倍,并容纳了6种空域:

▲图片来源@金堂发布
▶ 文旅空域,包含了五凤溪、慈云寺、云顶牧场等金堂主要景点,为推动全域低空旅游创造资源条件;
▶ 个人娱乐空域,重点破解当前行业内存在的飞不起来、飞不畅快等问题,引导低空经济大众消费的新浪潮;
▶ 特技飞行空域,让天府之国有了自己的低空飞行竞技场,让各类飞行赛事、会展不再为空域使用而烦恼;
▶ 训练空域,规划了989.4平方公里,可以最大程度满足飞行科目训练需求;
▶ 等待空域,借鉴运输机场成熟模式,大幅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 融合空域,将有序进行有人、无人机融合运行的试点,探索一条符合民航规章、符合安全运行要求、符合飞行客户需求低空经济的创新路子。

▲图片来源@金堂发布
此外,与“阶梯式低空空域”一并投入使用的,还有5条全新低空文旅航线,加上原有的3条,共同构建起金堂全域低空旅游网络。

▲图片来源@金堂发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淮州机场已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其中研学学生达3万余人次。据了解,在淮州机场低空空域范围内,提前15分钟申报飞行计划就可以驾驶航空器升空飞行。整个机场空域可以同时飞行17架航空器,可以“想飞就飞”。
作为“全国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成都淮州机场低空空域不仅创新营造出多种低空消费新场景,更在低空空域“物尽其用”、低空空域航线的规划使用等方面,为全国各地城市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样本。

11月22日,四川中智物流智库与北斗伏羲信息技术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牵头在成都成立低空物流研究院。

▲图源见水印
低空经济相关研究机构在全国各地开花,但聚焦到细分领域专门成立低空物流研究院,目前这是全国“独一份”。
据了解,低空物流研究院主攻的方向,是包括航线规划与场景拓展在内的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逐步放开的低空空域时代,城市物流的配送内容和模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根据四川中智物流智库总经理杨飞扬介绍,按一架无人机飞行半径20公里计算,可覆盖超过1250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在该范围的任意一点,可实现15分钟即配送达。并且,通过时空分层和专用通道设置,可实现大容量、高密度配送服务,从根本上破解城市“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
至于无人机配送场景应用示范,重点在急救药品、加急函件、餐饮外卖、冷链生鲜等重点领域,以及部分景区、偏远村落、政府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开展无人机配送场景应用示范。
如今,成都低空物流探索,“外卖配送”是最直观的现实演绎:4月下旬,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在1.5平方公里空域内,游客们可以签收到无人机空投的多种外卖。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今年8月,一个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包裹搭乘无人机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起飞,不到2分钟就抵达亚蓉欧国家商品馆OTO跨境体验中心店,达到消费者手中。相较于常规的“线上下单-线下签收”大约2天的耗时,效率提升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是全国首个“中欧班列+低空经济”配送模式。两种运输方式有效配合,避免传统模式中地面运输受交通拥堵等影响,实现保税直购业务商品配送“分钟达”,让消费者既享受到跨电免税商品的实惠,也体验到末端配送的快捷。

今年6月,一架固定翼通航飞机将贵州的新鲜水果送达到成都淮州机场,然后转乘无人机,最终配送到金堂的消费者手中。
而这则是全国首个“干—支—末”跨省低空物流模式。通过通用航空有人机与无人机“空空”无缝衔接,跨省物流运输中转时长缩短了8小时左右。这种高效率的配送模式,对生鲜冷链等配送拥有高度适配性。

以上成都低空经济的“全国首创”,均来源于公开报道的梳理,如有疏漏,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当然,这只是成都低空经济的几个切面,但这些领先成果,已足以让我们对成都低空经济的现状与前景有更直观与清晰的认知。我们也期待,低空经济能更快“飞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部分数据及相关信息综合自@成都发布@成都日报
- END -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数据仅旨在传递市场资讯,仅涉及商业评述,非时政类新闻发布。文中观点仅为文章作者的意思表示,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另,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本公众号图文信息,不得随意截取、引用本公众号披露的数据、图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