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式体制的国家里,有一个既不是华约,而且与苏联时好时坏的国家,此国就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解体前,在欧洲是一个很强大国家,其实力令一些西欧国家害怕。但南斯拉夫独特政策,使其在苏美两个大国家生存,也创造了南斯拉夫的辉煌。
南斯拉夫的解体与苏联解体不同,南斯拉夫是用血换来的,各国靠武力争夺,打得头破血流,死了很多人,直到大国介入。这比起苏联和平苏联解体,代价要多得多。
人们不禁要问,南斯拉夫为何要解体,为何付出代价如此之大?还是民族间的矛盾冲突,在欧洲南斯拉夫民族间矛盾冲突堪比中东,甚至不亚于中东地区,只是很少提及罢了。
一听“兰科维奇事件”,就想到这个叫兰科维奇的主角。二战后,在南斯拉夫历史上,有名的是铁托,其实兰科维奇与铁托齐名,两人是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关系。
兰维维奇是塞尔维亚人,1902年出生,1927年加入南共青年团,1928年加入南共,一直在南斯拉夫地区从事革命运动,多次被捕入狱,后来出狱后入伍,但并不是南共部队,此时南共还未取得实质性的权力。
1943年1月,共产国际让南共不要反对南斯拉夫王国流亡政府,但被兰科维奇拒绝,兰科维奇给各盟国发去照会,要求他们不要支持南拉斯拉夫王国的流亡政府,因为这个流亡政府与纳粹德国有合作,英国最先放弃南共与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合作的想法。
南斯拉夫建国前,1944年,南斯拉夫成立安全部,兰科维奇成为安全部长,从这时起,兰科维奇成为南斯拉夫安全和情报部门的最高首脑。
在南斯拉夫建立后,兰科维奇排名一直在铁托后面,被称为南斯拉夫的“二号人物”。而兰科维奇指导内务部安全情报组织,打击针对南斯拉夫的破坏和恐怖行动,有力巩固了南斯拉夫的新生政权。
1957年,在苏联召开的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兰科维奇直接拒绝苏联签署宣言。这样一个强硬人物,让苏联很头疼。
事件原因由于兰科维奇掌握国家安全情报部门,因此他的权力很大。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与铁托在建国理念上发生了矛盾。铁托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而兰科维奇则主张建立一个集权的统一国家。
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南斯拉夫经济也出现问题。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兰科维奇反对这方面改革,也使得1963年宪法成为一个妥协产物。
1966年6月16日,南斯拉夫开会成立调查兰科维奇的调查委员会,7月1日,南斯拉夫再次开会,对兰科维奇监控行为再次提出批评。据资料显示,兰科维奇甚至在铁托的寓所安装窃听器,究竟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但此事已经注定了兰科维奇被清除高层。
虽然铁托把兰科维奇这个强硬人物清除出去,但南斯拉夫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游行示威不断增加,南斯拉夫国内的民族矛盾趋于激烈。
铁托作为克罗地亚人,虽然他名义上保持中立,不过他内心还是向着克罗地亚人。甚至认为兰科维奇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但从资料上看,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如果兰科维奇要搞“大塞尔维亚主义”,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安全部门,直接暗杀铁托。
铁托死后,南斯拉夫各民族间的对立已经很严重,而且西方也找到了渗透和分裂南斯拉夫的机会,为后来南斯拉夫解体以及后来南斯拉夫各民族间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如果按照兰科维奇的思路,在强硬压制下,逐渐缓和矛盾也并不长久,但至少要比铁托方式强。
兰科维奇的下台,也让塞族人不满。他们认为是铁托所为,而铁托在任时,一直想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但放任了克族的权力,这就使两个民族仇恨未解再添新仇,国家必然要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