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老康误终身,陈友谅和朱元璋的龙湾之战,为什么陈友谅会失败

吖胖典来了 2023-05-31 13:43:25

一见老康误终身,陈友谅和朱元璋的龙湾之战,为什么陈友谅会失败

在三大势力中,陈友谅兵力众多,地盘广阔,势力最大,张士诚建立了太平盛世,深受百姓爱戴,但最后还是败给了朱元璋。相比于张士诚这个“器小”之人,在朱元璋眼中陈友谅更像是一个必须打败他之后,方才能够统一天下。为什么陈友谅会一跃而上,成了红巾军的首领就这么匆匆离开了。

相比于朱元璋和张士诚的出身,陈友谅要幸福得多,爷爷入赘大户人家之后,衣食无忧,养活了陈友谅的父母,生下了五个儿子,陈友谅不用干活,每天都在学习练武。

陈友谅长大成人后,在县里当了一名小官,进入了“剥削”阶层。要知道,那时候朝廷已经是一片腐朽,张士诚所依靠的盐场一个小小盐官,便可以随意打骂敲诈勒索盐民。再加上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的干旱和蝗虫,让朱元璋原本就很穷的一家人彻底垮了下来。但是,对于自己最基本的“公务员”的地位,陈友谅却是有些不太满意。

至正十五年,在倪文俊的统帅下红巾军先后攻克沔阳、武昌和汉阳,使天完政权摆脱了危难。陈友谅抱着极大的雄心,“辞职”加入了“反元”的队伍。陈友谅因学富五车,为官为臣,深得倪文俊器重。

没过多久,倪文俊便取代了徐寿辉,成为了天完的掌舵人,但在元朝的甜头下他却放弃了起义的初衷,反而将屠刀对准了徐寿辉等人。只是倪文俊没能如愿以偿,谋害徐寿辉不成,便去找陈友谅帮忙,结果被陈友谅一刀了结生命,成了陈友谅崛起的帮手。

而陈友谅则是在击毙了倪文俊的同时,将其麾下的军队给收编,随后更以“平章政事”的身份,在“天完红巾”之中位列第二。陈友谅兵强马壮,很快就起兵,连破安庆,龙兴,吉安,建昌,赣州,衢州,占据了长江以南,而朱元璋则占领了江左,浙,并与陈友谅接壤。

陈友谅得势后,对盟主徐寿辉更是不屑一顾,想要步倪文俊的后尘,谋害徐寿辉。徐寿辉两次受挫,自然不愿就此罢休,欲将国都迁往龙兴,以脱离陈友谅的掌控。徐寿辉刚到江州,陈友谅便设下埋伏,将他的属下尽数斩杀,而他自己也成了陈友谅的阶下囚,而陈友谅更是自封为汉王。没过多久,陈友谅就把徐寿辉给除掉了,自己当了皇帝。

徐寿辉身为义军领袖,威信极高,他起事的初衷就是要解救穷困百姓于危难之中,而且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是徐寿辉并不擅长勾心斗角,倪文俊虽然拯救了起义军,但他心高气傲,妄图夺取徐寿辉的权力,结果没能如愿,反而让陈友谅有机可乘。

或许是受到了倪文俊的影响,陈友谅的表现变得更差,除掉倪文俊之外,当众击杀徐寿辉,可谓颜面扫地;输了之后,他没有考虑徐图的事情,而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仗着自己的勇武,决定赌一把,就算赢了朱元璋,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强大”的陈友谅,在吞掉了红巾军之后,就已经在衰落了。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接到故人康茂才的密函,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派人去见他,却中了朱元璋的埋伏,损失惨重。朱元璋又发兵讨伐陈友谅,并一举攻克江州和安庆,陈友谅的部下们纷纷投降。

这一战,陈友谅损失惨重,不但损失惨重,而且还给朱元璋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实在是得不偿失,大量的将士纷纷投降,这让陈友谅怒火中烧,陈友谅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当即修建了上百条楼船准备拼死一战。

陈友谅为免部下反叛,又率领文武百官,率领六十万兵马,向洪都进发。当时朱元璋与张士诚争斗,无暇顾及陈友谅,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洪都坚守了八十五日,终于等到了援兵,而朱文正也凭借着这一次以寡敌众的壮举,一跃而上,跻身于元末明初名将之列。

之后,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上展开了一次大战,双方都是以失败告终,各有各的结果。不过,到了后面,陈友谅已经有些招架不住了,尽管他这边的军力远胜于朱元璋,但是很明显,朱元璋的心理战术更加有效。大将叛逃,军心涣散,导致陈友谅未能成功突破,最终阵亡。

他从未耕种过,曾经是“剥削阶级”,陈友谅加入义军,从未想过要帮助普通百姓,他只是一个投机取巧之辈,既是掌权之人,以力服众,如此人物,岂能受人爱戴?这样的权力,还能维持多久?他的实力,不过是表面上的,“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妻子,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成为了世人的笑柄。”

1 阅读:17

吖胖典来了

简介:脑洞新知识,历史小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