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酒后和王新亭干架,陈赓大怒:还没满月,许和尚就给我惹事

陶陶读历史 2024-05-23 12:57:26

许世友是我军的传奇上将,他武艺超群、疾恶如仇、勇猛果敢,为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数不清的功劳。

但人无完人,许世友脾气火爆、性情急躁,有时候甚至有些鲁莽。因此许世友也并非好相处之人,他与王建安、王必成等人都起过严重冲突,甚至连毛泽东也吃过他的“苦头”。长征之后,许世友因“拖枪离队”而被逮捕,毛泽东前去看他时,暴怒的许世友甚至扬言要打毛泽东。

毛泽东后来说,在此之前党内也有人反对过自己,但作为一个下级敢公开顶撞甚至挥拳欲打的,许世友是第一人。因此无论是做许世友的上司、同僚还是下级,都需要极高的情商,正所谓倔驴还需顺毛捋嘛!在与许世友相处方面,幽默的陈赓大将可谓是其中之翘楚,在嬉笑怒骂之间,陈赓就能将许世友这个“黑李逵”服服帖帖。

事实上,陈赓与许世友的第一次见面并不算愉快。1931年,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位于上海的党中央被迫疏散。由此陈赓结束了他的特科生涯,前往了红四方面军的鄂豫皖苏区。在鄂豫皖,陈赓颇受重视,就任红4军第12师师长。

红12师下辖三个团,。 红三十四团团长是许世友;三十五团团长是高绍先 ,1932 年在红 安作战中 牺牲;三十六团团长是徐海东。55年授衔时,陈赓表示自己一点也不羡慕元帅,毕竟自己的两个团长,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这不比元帅还威风吗?

作为一个“空降干部”,陈赓对部队并不是很熟悉,因此经常下部队去视察。此时的许世友还不是34团团长,而是34团1营的营长。在战斗中,许世友经常身先士卒担任敢死队长,一把偃月刀耍得虎虎生风,敌人无不望风披靡。因此在军队中,许世友的名气特别大。陈赓很想考察一下这个许世友。

一天,陈赓来到34团1营,想观摩一下部队的训练。此时,许世友正领着1营的战士们学习刀法。当时红军十分缺乏武器弹药,因此很多战士手中没有枪械,也没有刺刀,常得使用大刀、梭镖这样的冷兵器。因此刀法的训练十分必要。

在许世友的带领下,战士们练得热火朝天。许世友还经常下场示范,一招一式、皆有章法,可谓是刀刀致命。

陈赓的祖先是湘军将领,有家传的武艺,他是懂行的。许世友精湛的刀法,让陈赓如痴如醉,不由得拍手叫好。

许世友耍得兴起,突然听到有人在一旁喊叫,不由得心生不快。他怒眼圆睁,指着陈赓骂道:

“那个戴眼镜的,不懂瞎咋呼什么?再打扰我们训练,小心我不客气。”

许世友的发言虽然冒失,但陈赓并不生气,他故意板着脸训道:“师长到了,为什么不报告呢?”

许世友这才知道,原来眼前之人就是新任师长陈赓啊!陈赓是黄埔三杰、北伐名将,对于许世友来说可是如雷贯耳。于是他双脚一并,向陈赓敬了一个礼:“报告师长,1营正在练习刀法,请师长指示。”

陈赓见许世友如此憨实,于是笑道:“许世友同志,你的刀耍得真好,请问是何种刀法啊?”

许世友回复道:“报告师长,是六合刀法。”

陈赓:“六合刀,我有所耳闻,似乎是少林的刀法。”

随后,许世友将自己在少林寺习武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

陈赓听完哈哈大笑,他做了双手合十的动作:“我军有许营长这样一位猛将,真是佛祖保佑啊!”随后还说了一声“阿弥陀佛”。

陈赓的幽默惹得在场之人哈哈大笑,许世友也心情大好,原来大名鼎鼎的陈赓是如此直爽之人。

在陈赓的关照下,许世友升任34团团长。1931年11月10日,陈赓带领12师进攻驻守黄安的国民党第69师。当时敌69师在我军的围攻之下,已在崩溃的边缘。14日凌晨,69师的两个团决定突围而走,而许世友的34团早就扎好篱笆,严阵以待了。

由于34团的装备着实一般,敌人的大炮和轻重机枪对准我军阵地肆意射击。随后敌人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向34团阵地猛扑而来,很快就突破了好几个阵地。

正在指挥全师攻城的陈赓见了,心里十分焦急。然而就在这危急时刻,许世友从背后抽出一把雪亮的偃月刀,随后组织精干战士和党员,组成一支白刃战敢死队。许世友大呼:“不要命的,就跟我冲啊!”

跟随许世友冲锋的,都是他精心栽培的大刀将,论单兵拼杀能力,敌军三个人也顶不住一个。许世友举着大刀,率先冲出了战壕,敢死队员们紧随其后,一个猛扎子杀入了敌群。

许世友的大刀上下翻飞,硬是将敌人的阵型砍出一道缺口,其身后的战士们左一刀、右一刀,看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胆裂,只能狼狈逃回城中。

在望远镜中,陈赓看得真切,不禁大呼:“打得好啊!许世友!”随后他下令部队加紧攻城。敌人经不住我军的狂攻,于是从西南门夺路而逃,谁知正碰上了杀红眼的许世友。正所谓小鬼遇到了煞星,敌人刚吃了大刀许世友的苦头,如今更不敢与他作对。于是又掉头逃进了城内。就这样,34团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将敌人全部消灭,敌师长赵冠英被擒。

战后,陈赓对许世友半开玩笑地说,许和尚,你的大刀杀敌威力那么大,干脆改叫“大刀团长”算了。在陈赓的“金口玉言”之下,许世友“大刀团长”的名号名扬天下。多年后,许世友谈及“大刀团长”这个绰号,依然壮心不已,说是陈赓大将封的。打了那么多年仗,还是在敌群之中甩刀片子最过瘾。

到了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向西前进。在战斗中,陈赓负了伤,只能每天坐在担架上。为了不拖累部队,陈赓获批去上海治疗腿伤,于是与许世友等人分了手。

在红四方面军,许世友的职位步步高升。到了1935年,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第4军的军长了。到了1939年,许世友又与他的老上司——陈赓重逢了。

当时陈赓是八路军第386旅旅长,也就是“亮剑”中将李云龙骂得大气不敢出的那个“旅长”。在日军眼中,386旅是八路军最好的旅,还喊出过“专打386旅”的口号,而这自然与陈赓精妙的指挥是分不开的。

1939年1月23日,陈赓带领旅部转移到香城固村。不久后,副旅长许世友带领新一团和先遣支队三大队前来与旅部会合。

为了欢迎许世友,陈赓命人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餐桌上摆了两瓶白兰地和几罐铁皮肉罐头,这时响堂铺之战中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另外还几盘炒白菜。陈赓、王新亭、韦杰、韩东升等人皆在座。

许世友到场后,大家一起干了好几杯酒。然而一向好酒的许世友,似乎情绪不是很高,显得有些闷闷不乐。陈赓想到自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部队缩编,官降三级,军长当旅长、副旅长,师长当团长、副团长,团长为营长、副营长,甚至还有干部当了战士,有些干部思想不通,闹出些小别扭。许世友就是由军长、骑兵司令降为副旅长,思想上会不会有一些小别扭呢?

陈赓虽然当过师长,但在红军中的“进步”不如许世友那么“快”。要知道,许世友可都当军长了。眼下陈赓是旅长,许世友成了他的副手,感情上似乎有些过意不去。于是陈赓端起酒杯,环视一圈,然后对许世友说:

“欢迎许军长到我们旅工作,请许军长指导我的工作,大家要听从他的指挥,服从他的命令。”

许世友一听,不高兴了,站起来说:“错了,错了,我们要听陈旅长的指挥,服从陈旅长的命令。”随后他拍了一下胸脯:“我过去是军长、方面军骑兵司令,这不错,但现在是八路军,是抗战打鬼子了,我是386旅副旅长,是协助陈旅长指挥的。当然要服从陈旅长指挥咯!”

许世友果然是个爽人,干脆利落,大家都赞许地点着头。

许世友接着说:“请陈旅长不要多虑,我许世友说话算数,陈旅长指挥到哪,我许世友就打到哪?”

然而陈赓却笑着摆了摆手说:“许军长讲话欠妥,欠妥啊!”

许世友也是个暴脾气,平时最不喜欢别人驳他的话,他有些恼怒地说:“如果我的话有错,那就是说,今天旅部不欢迎我许副旅长,那就我该退出。”

随后他手一甩,头也不回地就要往外走,王新亭、韦杰、丁思林见状,急忙拦住了许世友:“许副旅长讲得对,很对!”

许世友转脸看向陈旅长,想让陈赓表个态。陈赓哈哈大笑:“许世友,不愧是你许世友啊!好,许副旅长听令,入座喝酒!”

许世友也大笑道:“这就对了,好,遵命,入座喝酒!”大家都笑了,整个物资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氛围。

在陈赓指挥下,许世友如鱼得水,在香城固设伏,歼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250余人,开创了平原伏击战的范例。不久后,陈赓和许世友珠联璧合,又打了好几个漂亮仗,逼得日军不得不喊出“专打386旅”的口号。

然而成也是许世友的脾气,败也是许世友的脾气。因为一场意外事件,最终导致了陈赓与许世友的再次分手。

香城固战斗后,陈赓举办了一场庆功会。酒过三巡,陈赓大赞许世友:

“同志们,此战规模虽然不大,却是我们386旅也是咱们129师在冀南大平原上第一次伏击战,也是我们许世友副旅长亲自指挥的第一场大胜仗。所以我们这个庆功会,也要给许副旅长凯旋接风。”

王新亭政委也接着说:“确实如此,这次香城固伏击战,许副师长是首功之臣啊!”

听了王新亭的话,许世友涨得通红的脸上却有些波澜不惊,但嘴上却充满了火药味:

“还首功之臣,我是臣子吗?你王政委是皇帝吗?我看旅长、政委几个也说半天,口干舌燥了,还不如多喝点酒啊!”

许世友的呛声,让王新亭的脸沉了下来。很显然,许世友喝了几口黄汤,开始胡乱说话了。但毕竟现在是庆功宴,大伙儿都在,王新亭也不好说什么。于是转头对陈赓说:“旅长,咱们还是加紧上酒上菜吧!”

随后,王新亭和许世友便开始拼起酒来,两人的言语也越来越过分。陈赓心想,酒桌上嘴巴不饶人,本就是常有的事,许世友和王新亭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况且这几天连日指挥作战,好久没睡个囫囵觉了,自己的伤腿也开始隐隐作痛。于是陈赓和大家打了个招呼,随后回自己屋子睡觉了。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陈赓发现政治部主任苏精诚正在气喘吁吁地摇晃自己。陈赓揉了揉眼睛:“怎么回事啊?”

苏精诚焦急地说:“不好了,王政委和许副旅长打起来了!”

许世友刚才那番“出言不逊”,已经让王新亭非常不爽。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间,王、许二人又起了冲突,最终大打出手。别看王新亭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干起仗来竟毫不含糊,在许世友面前都不落下风。

陈赓听说许世友和王新亭干架,急忙赶到了现场,发现许世友和王新亭早就被众人拉开了。

陈赓算了算时间,发现许世友来旅部也不到30天,不禁叹道:“这个许和尚,来386旅还不满月就给我惹事,简直乱弹琴”。

高级将领之间打架,这是个相当严重的事件,陈赓不准备隐瞒,于是立即向129师师部汇报。

刘伯承师长得到消息后,不禁扶额叹息,许世友和王新亭都是红四方面军,怎么喝了几口黄汤就干上了呢?许世友擅长打仗,王新亭擅长政工,将相不合,这对部队可不利。

于是刘伯承决定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在刘伯承的建议之下,毛泽东当地下令,让许世友前往山东,独当一面,争取打红胶东半边天。而王新亭呢?则先去八路军总部冷静冷静,过了一段时间后,再调往太岳军区,在刘邓旗下发光发热。

就这样,许世友仅在陈赓身边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再次与老师长分别,1955年,许世友和王新亭在授衔仪式上再会,两人都授予了上将军衔,也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在此之后,许世友在山东深耕十余年,果然完成打红了山东半边天。而陈赓则在中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成为陈毅口中与粟裕并立的新一代擅长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因此陈、许二人见面的机会不多了。

1961年,陈赓大将不幸英年早逝,许世友闻讯悲痛万分。在他心中,陈赓永远是他的好领导、好大哥。

0 阅读:14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